第304部分(3 / 4)

小說:大宋好屠夫 作者:九十八度

不久,營中的鼓聲已起。

整個大營之中,所有的軍將都往大帳彙集而來。

大帳已然裝不下幾百號軍將,鄭智已經移步到了將臺之上。將臺之下,大半的軍將來自州府禁軍,這些軍將自然也是鄭智的心腹之人。小半來自滄州。

待得人員到齊,鄭智在將臺之上已經開口:“命,林沖率領三萬州府之兵與五千滄州鐵甲往西,主力駐紮於大同府。命,史進率領兩萬州府與五千滄州鐵甲之兵往東,主力駐紮於冀州。依次接管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十六個州城。帶上遼國聖旨,但遇抵抗,立刻攻城。”

“命,王稟率部往北,駐防古北關口,另帶五千州府之兵同行。古北關口守將,秦明為正,王稟為副。”

“命呼延灼率部往歸化州,駐防歸化關口(長城張家口),為歸化守將。”

“其中軍令行事細節,以明早經略府大印文書為準。剩餘一萬五千滄州兵,五千滄州騎士,兩千西軍騎士,米氏與往利騎士,常勝軍部,皆在營中不得外出,明早隨某南下。”

將臺之下齊聲答:“遵命!”

鄭智已然走下將臺,往大帳而回,將臺之下軍將,已然各自回營,只等鄭智下達的準確命令文書。

鄭智之所以如此火急火燎,便是已經收到了燕青送來的東京禁軍北上的訊息。這個訊息鄭智也是有心理準備的,所以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

燕雲其他州府的接管問題,鄭智安排了下去。行政上的事情,鄭智也做了一個基本的權宜安排。

燕雲畢竟太小,河北兩路,鄭智必然要牢牢控制在手中。如此也就唯有一戰,打仗並不是問題。

但是打仗之外的問題還有許多,鄭智必須要最快的速度親自趕到河北,只有鄭智帶著大軍在河北,才能確保河北的安定,也還要用強硬的手段來彈壓河北許多勢力,不論是官府衙門,還是民間勢力,只有鄭智親自在河北,才能確保許多事情的順利。

一個社會的變化,一個權力的交接。實在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並不是大旗一舉就萬事大吉。

鄭智這一趟回河北,打仗甚至可以算作是其次。主要的問題便是要解決河北的統治權力問題。各個州府都是大宋的官員,各地都是大宋的兵馬,所有人都是大宋的子民。

鄭智要想牢牢控制住這麼一大塊地盤,要面對的壓力來自方方面面,有官吏系統,有文人士子的反彈,有家族勢力的反彈。

大宋朝,是華夏第一個把基層的治理權交給底層士族集團的朝代。從春秋戰國,到秦漢兩晉,再到隋唐。每一個朝代都是真正的中央集權,皇權是直接可以管轄到每一個黎民百姓的。

也就是說中央一個命令,不論是繳稅,還是徵兵,都是由政府組織直接發號施令。比如唐之府兵,動員系統只需要皇帝一個聖旨,兵員從十里八鄉便可源源不斷的集結,徵稅亦然,也是衙門直接進行。

但是宋朝開始,這個事情就有了變化,有一個詞彙叫作“皇權不下鄉”,便是地方衙門並不能真正管理到村鎮族鄉,衙門行使權力,都要經過當地的家族進行。比如一個村落,要徵稅,其實並不是衙門直接到百姓家中收取,而是透過當地的家族勢力間接進行。

又比如宋朝的軍制,財政養的禁廂軍之外,朝廷並不能直接動員底層百姓。也沒有直接動員的制度渠道,甚至都沒有直接動員的能力。一切的社會基層事務,皆要透過家族勢力進行。

其實這是一種權利交換。從那一句“與士大夫共天下”開始,大宋趙家就把基層治理權交給了大小士族,換得大小士族對於趙家的支援。

宋朝這個制度也嚴重影響了明清,導致明清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權利交換,對於國家而言,帶來的壞處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明朝,士族富裕而國家衰弱的原因也主要在於此,士族權利致使土地兼併之下,整個國家連稅收都收不到。

這個問題是宋朝以前的朝代不曾有的,也是國家主要的動員能力所在。也是漢唐對外戰爭強橫的原因所在,漢唐朝廷能直接動員所有的民力物力。宋明卻缺乏這種能力,甚至到了後期,國家直接就喪失了這種能力。

這是社會制度與模式最基本的比較。

但是這個問題如今也給鄭智帶來的困擾,那就是河北兩路之下,其實民間的基礎統治階層,對於趙家是有骨子裡的效忠的。因為趙家開創的模式給了他們好處,那麼權利交換之下,顯然沒有人願意打破這種美好的局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