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部分(3 / 4)

小說:大宋王侯 作者:打死也不說

去。

祥符國州縣官府在葉塵安排下,早已做好了接收難民的準備,鹽州華陽縣的富庶不光是在祥符國有名,即使是相鄰的宋國百姓都多有耳聞,所以附近很多宋國的流民都不約而同的向華陽縣而去。華陽縣的知縣王波舉上一次因為葉塵在他地頭上受刺,險遭牽連,實事上若非是馬文韜在葉塵面前以死保證王波舉絕無問題,再加上葉塵也惜他是一位能官。他輕則下獄,重則已經人頭落地了。

所以,王波舉對於這一次陛下親自下旨安排接收流民的事情高度重視,甚至在邊境上已經佈下了探子,這邊流民一入境,便有快馬報告給他,然後帶人親自向邊境而來。

靠近宋國過境之處,王波舉見到了一股背井離鄉、跨國跨境的流民,大包小包的揹著、挑著,有的還推著獨輪車,小孩兒們不是坐在籮筐裡,就是坐在車上。

見著一隊馬隊直奔而來,其中有許多還是跨弓帶刀的官兵,流民們一下都被嚇得四散奔逃。

幸好王波舉旁邊有一大嗓門的幕僚適時大聲高喊:“各位宋國的鄉親,你們不要怕,我們不會趕你們走的,現在我們華陽縣的知縣大人王大人來探視你們來了。”

話語傳開,本來也沒力氣跑快的這些流民才才又戰戰兢兢的站定了下來。

王波舉先遠遠的下馬,然後慢慢的走上前,幾名護衛拿著刀要走到他的前面,卻被他推開。

流民們各個面有菜色,衣衫襤褸。大人都瘦得脫形,而小孩子的腿腳更是都瘦得能看到骨頭。

華陽縣最窮的一戶人家都比這些流民要強得多。華陽縣最窮的幾戶人家,雖說貧寒,至少也能夠勉強吃飽的。而眼下的這群流民,卻個個面黃肌瘦,搖搖晃晃的隨時倒下都不奇怪。

看到這片慘狀,王波舉只覺得觸目驚心。

面對著這些依然臉有驚慌畏懼之色的宋國百姓,王波舉儘量的將話說得溫和一些,將語氣表現得和氣一些,說道:“宋國災情,我祥符國早已知之,我國皇帝陛下有旨,凡是宋國落難向我祥符國投奔而來的同胞百姓,我們祥符國官府都不會趕走,全部接收,並且儘可能給大家一條活路。就在縣城外,本官也已經安排下駐地,搭建帳篷和窩棚的材料也準備好了。諸位父老鄉親先在本縣安居,且等休整一些時日後,災情過後,再回鄉不遲。”

本來按照葉塵的意思,這些流民只要來了,便不會放他們回去,待“思想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便將他們遷徙至河湟、河西走廊、河套平原、橫山等或人煙稀少或漢族稀少之地。當然,去了之後,官府會給他們分田地,幫助他們建立家園,成立村鎮,建縣立州,讓其歸心,正式成為祥符國的百姓。而那些一心非要回宋國自己家鄉的,按照葉塵的意思也不阻攔,這些人回去自然會將祥符國皇帝陛下的仁政傳開,宋國上下數千萬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稱,與宋國朝廷官府這一次對待受災百姓做法一相比,民心所向顯而易見,而等祥符國發兵攻宋之時,百姓恐怕夾道歡迎,成為祥符國大軍內應都有可能。

……

……

無比殘酷的實事證明,秦鳳路、永興軍路、河東三路官府,絕無賑災的能力!

接連半個月內,這三路各州、縣,報告災情的文書急報如雪片一樣飛入開封,每份文書上,都無比清楚的告訴宋國主事的皇帝和政事堂的宰相們,本州已經有大批的百姓開始逃災,流民目的地,除少部分逃亡祥符國之外,在這三路找不到生計之後,一部分繼續南下,翻過秦嶺,去了川蜀之地,但也有近半流民的目的地卻是宋國京都開封!

宋國政事堂自蝗災出現之後,便已經取消了輪值的制度,所有的宰相,每天都必須到齊。而趙德昭現在接到的文書,甚至不需要貼黃(用黃紙貼在奏章上的提要,以方便皇帝閱讀),凡是三路災區送來的奏章,幾乎毫無例外的是報告災情的嚴重性。

西北三路的官員們的語氣誠惶誠恐,但是卻也無比清晰的告訴趙德昭與李明軒,“我們無力賑災,也無力阻止流民的出現!”

“陛下,河東、永興軍路、秦鳳路三路流民已經已經多達百萬,並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各州縣官府因為沒有糧食,強行將流民阻之城外,有一些發動大戶在城外施粥,但也是杯水抽薪,解決不了問題。流民已經開始南下,向京兆府、秦州、洛陽,甚至向京城而來。”崇政殿中,李明軒向宋帝趙德昭據實相告。

趙德昭臉色陰沉的能夠滴下水來,但在文武百官之前強壓著怒火,不讓自己太過失態。

“諸位愛卿,值此國難之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