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渝者也,均則同爭,倍則說,十則從服,萬則化。”

《管子。侈糜》

註譯:國與國的融合,是以先進和落後之間的智力與水平來決定的,彼此差不多時,就有相競爭,如果超過一倍,別人就悅服你,如果你高出十倍,人家就願意服從你,如果高出萬倍,人家就願意被你同化,跟隨你。

“行人不可有私,私所以為內因也。” 《管子。侈糜》

註譯:外交人員決不可任用有私心的人,私心重的人容易成為內奸。

“有土之君,不勤於兵,不忌於辱,不輔其過,則社稷安。” 《管子。大匡》

註譯:有大志的君王,不會動輒發動戰爭,他不會嫉恨小的恥辱,也不會重犯重複的過錯,這樣,國家才能安定。

“召遠在修近,避禍在除怨”。 《管子•版法》

譯註:招納、親善遠方的人們,就要先整治好國內;要避免禍亂的發生,在於消除人怨。。 最好的txt下載網

管子評價

管子( 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從平民到宰相,經歷貴賤、榮辱,曲伸的跌宕起伏,是具有故事性的歷史人物,但是,讀懂管子有一個難點,即對管子施政與經濟舉措的理解。舉例說:司馬遷在《史記》中讚揚管子設立輕重九府,說管子:“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這句話的意思是:管仲制定全新的政府機構,管理好了國家,輔助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盟主)。由此看來,管子設立輕重九府,是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可惜的是,沒有這方面描寫管仲的文學作品出現,為什麼這樣?可能是因為文學家們對經濟的理解有所欠缺,這是有關管仲的文學作品少有問世的重要原因。

那麼,輕重九府又設定了哪些經濟調控的部門呢?史料上沒有現成的答案,需要作者自己去尋找。從《管子》書籍裡,會時常發現這樣的經濟詞彙,例如,輕重、料民、準繩、平準、糴糶、官山海等,作者藉助譯註瞭解到:這些詞彙所言的分別類似於今天的:財政、統計、稅收、計量、物價、貿易、專賣等宏觀經濟職能,作者發現,管仲是多麼的偉大:在國史中,管仲第一次建立了像今天的總理府及其所屬部門的機構,最早領悟了宏觀經濟管理,促進諸侯割地、分裂的中華嬗變為大國。

在管仲之前的朝代,沒有大國意識,統治者打下江山就將國土分封給親友功臣,讓諸侯國來拱衛自己,但結果是用分裂埋葬了自己。唯有管仲成為齊國相國(民間稱宰相)時,專注了大國治理,管仲說:“以家為鄉,鄉不可為,以鄉為國,國不可為也,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也。”意思是:以管理家的視野,去管理一個鄉是管理不好的;以治鄉的視野,去管理國家也是管理不好的;以治理國家的辦法,來處理國際事務也同樣處理不好。

由此可以說,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其實並不遙遠,因為,這是中華嬗變為大國的黎明,既有黎明前的黑暗,諸如兼併戰亂等,又有催生中華成為大國的思想曙光,有管子、老子、墨子及其諸子百家,乃至形成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積累了中華走向大國的政治、思想、學術的基礎和實踐,其後,才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大國形態……。

也許有人會說,你把管子說“神”了!然而,管仲的確有他深邃的智慧,再舉一個小例子:管仲在他《侈糜》文章中闡述了侈糜(適當的高消費)可以拉動經濟的思想,在今天,如果不是改革開放30年促進市場經濟的成熟,我們普通人誰能意識到這句話所言的道理?

也許有人還會說:管子治國有些理想化了,但是,管子治國的確是成功的,他建立了親民的政府,制定親民的政策’,以及慎戰睦鄰的軍事外交策略,促進齊國成為春秋首霸,這是歷史的記載。所以,《論語》中孔子說: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憑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兩千年以來,凡是中華民族邁向盛世的時代,管子的思想都是一盞思想明燈,例如,國史中最為稱道的“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就都是如此。

據學者研究,漢朝“文景之治”時期,經過文、景兩帝近四十年治理,官倉裡裝滿了糧食,錢庫裡裝滿了銅錢,百姓家家養馬,出門沒馬騎就感到慚愧。“文景之治”的三大善政,是“‘ 重農輕賦,倡儉抑奢和減輕刑罰”,而這三大善政,都與《管子》思想有直接的關係。《管子》論道“粟者,王之本”,而文帝則親自耕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