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好了再來建交。三句話都是通俗淺白的口語,但是主旨鮮明,形象生動,成了此一階段新中國的基本外交方針。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毛澤東詩詞的一種解讀(19)
毛澤東左手寫詩,右手寫文章,兩手都很硬。
第三、有事為證。
說幾件事情看看毛澤東文化的底蘊是如何修煉和怎麼轉化的。
1、建國之初,進得城來,環境始為安定,條件大為改觀,毛澤東沉湎於書法之中。有一個經典情節頗能說明他沉湎之深,他從大收藏家張伯駒處借來一個海內孤本,陸機的《平復帖》,說好借一個月,天天有空抓緊臨帖,到了第29天,張伯駒竟然徑直打電話給毛澤東,提醒毛說你借我那個貼還有最後一天的時間,等於是給毛一個通牒。毛澤東一聽很生氣,說不是還有一天嘛,你著什麼急啊。
由此可見張伯駒和毛澤東都是性情中人,又都是較真的人。一個是你借了就得還,哪怕你是皇帝。一個是我借一個月就是一個月,決不食言,你29天催什麼催?其實毛澤東五、六十年代和郭沫若過從甚密,多半也是詩詞唱和、切磋書法。
2、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張貽九主編的《毛澤東評點圈閱的中國古典詩詞》一書,附錄了建國後的20多年中,毛澤東評點圈閱的1662首(篇)詩詞曲的目錄。遠至上古的逸詩如《擊壤歌》、《卿雲歌》、《堯戒》等等,近至清末,中經周、秦、漢、晉、唐、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