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前言 態度決定成敗

收入本卷的《品人錄》,是“中國文化系列”的第四本。1999年初版至今,十餘年間已累計發行六十多萬冊。如果不是後來還有《品三國》,這本書的銷售,至少對於我,就算是創了紀錄。即便如此,在中國的圖書市場上,它仍然堪稱“超級暢銷書”。

那麼,《品人錄》為什麼能成功?

我想,恐怕首先因為歷史的魅力。歷史是不能也不該被忘記的。正如密芝勒所說,誰把思想侷限於現在,誰就不能瞭解當今的現實。人,總是生活在歷史和傳統之中,誰也無法割斷歷史和傳統來生存。如果忘記了歷史,那他在現實生活中也一定“找不著北”。現實不能改變歷史,歷史卻能幫我們看清現實。所以毛澤東說: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但是,並非所有的歷史著作,都能成為暢銷書。這不可能,也沒必要。因為絕大多數歷史學家做的工作,原本只是為了文化的傳承,文明的延續。他們的態度,也是“為學術而學術”。這就不必考慮普通讀者。只要學術界認可,就行。

我不是歷史學家。所以,我關心的,不是學術界認可不認可,而是怎樣才能有更多的讀者。我的讀者是沒有專業限制的。青年學生、機關幹部、公司老總,官員和文員、教師和律師、市民和農民,只要有興趣,都可以閱讀。我希望他們能在輕鬆愉快之中閱讀,讀完以後又能有所收穫。總之,我的目標,是“高品位,廣讀者”。

這就要用“隨筆體”了。道理也很簡單:我們的寫作,既然是為了“人文關懷”,為了“廣大公眾”,那麼,我們跟讀者的關係,就應該是朋友,也只能是朋友。人文關懷是“人對人的關懷”,不是“神對人的關懷”。那就得說“人話”,不能說“神話”。何況,咱們是人,人家也是人,沒什麼兩樣。要說有區別,也就是咱們想得多一點,想得深一點,還不敢說都想全了,都想對了。也有咱們沒想到,讀者想到了的。所以,咱們著書立說,充其量也就是跟讀者交換心得。就像朋友們聚在一起,總要聊聊天一樣。朋友之間聊天,哪有打官腔、掉書袋、咬文嚼字、裝腔作勢的?寫成“隨筆體”,豈非理所當然?

可見,文體決不僅僅只是一個表述問題,更是一個立場問題,態度問題。也就是說,當你寫作時,心裡有沒有讀者?如果有,你把讀者放在什麼位置上?你和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這些問題,就決定了我們的寫作態度和方式。如果心裡根本就沒有讀者,寫出來他們愛不愛看,當然無所謂。而且,如果原本就不打算有很多讀者,也可以無所謂。

問題是,許多人其實還是希望自己的著作,能夠有人看的。那麼,為什麼仍然會遭到讀者的拒絕?我猜測,態度不好,是重要原因。比方說,把讀者當成“受教育者”,一開口就是居高臨下的腔調。你想,這年頭願意讀點書的,頭腦沒那麼簡單吧?誰吃你這一套呀!再比如,不管讀者有沒有興趣看,只管按照自己那一套去說。這也有問題。你寫的又不是教科書,人家為什麼非讀不可?

這就要端正態度,調整心態,轉變立場。所謂“端正態度”,就是不要總把自己當成教育者;所謂“調整心態”,就是不要總認為自己高明;所謂“轉變立場”,就是要站在讀者這邊想問題。比方說,他們想知道什麼,不想知道什麼?他們對什麼有興趣,對什麼沒興趣?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有哪些問題,哪些障礙?甚至哪些段落他們會跳過去,哪些地方又會覺得你沒說清楚,或者不過癮?等等。

總之,我們要樹立“讀者至上”的觀念,要把讀者真正當成“上帝”,當成“衣食父母”,當成“服務物件”。當然,人心各異,眾口難調。讓所有人都滿意,是不可能的。問題的關鍵,只在於我們有沒有這份心。

說起來,這也是我多年教學的經驗。實際上,寫書和上課,道理是一樣的:誰不把學生和讀者放在心上,學生和讀者就不會把他放在眼裡。至於用什麼文體,如何表述,怎樣學會做“標題黨”,都不過技術問題。

態度決定成敗,技巧倒在其次。

如此而已。

2010年11月28日

一 貴族與流氓(1)

項羽最後還是打敗了。他敗在了劉邦手裡。

成者王侯敗者寇。勝了的劉邦人模狗樣地當了皇帝,敗了的項羽便只好自認倒黴,不但再也當不成霸王,還得去見閻王。

這當然很慘,而且還很窩囊。

說起來,失敗這事,原本也並不那麼可怕。“勝敗乃兵家常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