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3 / 4)

小說:暴君的偉大 作者:瞎說唄

年輕的高麗王高湯趕緊派遣使節向楊堅謝罪認錯,上表稱“遼東糞土臣子高元”,楊堅出兵高句麗本來就有朝臣反對而自己也不想再打了,所以一看高麗王高元服軟後,也就消了一口氣,於是下令罷兵同時恢復高元的官爵承認高元的統治。

說實話楊堅的這次出兵雖然最後是在高麗王高元謝罪認錯的情況下罷兵的,似乎是取得了勝利,但是實際上楊堅的這次出兵使得高句麗更加不把隋朝放在眼裡,所以朝貢也是想來就來、想不來就不來。而且更是在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上隨意欺打小國家,例如,楊堅出兵的時候還曾聯絡朝鮮半島的百濟國夾擊高句麗,百濟王餘昌開始的時候原以為強大的隋朝大規模的出兵高句麗必能滅掉它,於是“遣使奉表,請為軍導”。但戰事很快結束而且高句麗沒有任何的損失,這下弄得小國家百濟倒黴了,高句麗得知百濟參與與隋協同出兵一事後,即“以兵侵掠其境”,使的聽命於隋的百濟國蒙受了巨大損失。但是這時的楊堅已經不想出兵高句麗了,於是下詔給百濟王餘昌:“往歲為高麗不供職貢,無人臣禮,故命將討之。高元君臣恐懼,畏服歸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

楊堅出兵失敗後,高句麗就成為了大隋帝國威加四海的最大敗筆,而且強大的高句麗也就成為了隋朝除突厥之外最大的外來威脅。此後高句麗更為驕狂,時常在邊境鬧事,成為隋朝一個很大的隱患,迫切需要一勞永逸地解決。

其實隋朝與高句麗的矛盾在於隋朝要四夷歸心而高句麗則是希望隋朝勢力不要插足東北亞以維持期霸主地位。說實在的到了隋朝時高句麗立國已五百多年,在東北亞區域性地區己建立了霸權,百濟、新羅不能抗衡,倭國的干涉也被擊退,靺鞨、室韋俯首稱臣,契丹雖叛附不一,亦不能興風作浪,特別是高句麗西聯突厥,又曾南結陳朝,在東北邊境出現了俯瞰中華的態勢。在中原有亂的情況下,則有如後來的與高句麗有血親關係的滿洲女真人一樣入關滅明席捲中原易如反掌,其勢真可謂“狼顧燕垂”,虎視眈眈。

到了對外更具有野心的楊廣為大隋皇帝之後,高句麗還是不知收斂,多次激怒楊廣成為了楊廣大規模征討高句麗的導火線。大業三年的時候,北巡至**的楊廣在啟民可汗的汗帳碰到了高句麗的使者,這引起了楊廣對於突厥與高句麗勾結的警覺。楊廣在啟民可汗的汗帳接見了高句麗使者時便警告地對他們說:“歸語爾王,當早來朝見。不然者,吾與啟民巡彼土矣。”不知道這高句麗使者回去有沒有把楊廣的話告訴他們的高麗王高元,但是肯定的是這高元沒有去朝見楊廣,也不知道這高元是因為害怕還是懶得理會楊廣總之就是沒去隋朝,這可是很不給楊廣面子的。後來很多人不加思考的人就認為楊廣大規模的徵高句麗就是因為高句麗不給楊廣面子,認為楊廣就是想透過大規模的軍威來討的“丟失”的面子。這完全是一種對歷史的可恥歪曲。

說起楊廣徵遼一事,後世李世民曾譏楊廣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為了立開疆擴土之功,博後世美名,不惜勞民傷財,三次親征高句麗。但由於其指揮無方,最終無功而還,終致身死國滅……這也是如今為大部分人所相信的主流說法,事實卻並非如此,想想後來的李世民登基後,在眾大臣都反對的情況下他還是要去征討高句麗,並且在第一次失敗後天下像楊廣那時一樣已經震動的情況下他還是想大規模的征討高麗,只是在第二次的徵遼準備過程中死去使得他沒有像楊廣一樣成為遺憾和悲劇,但是卻有無人指責他窮兵黷武,私心作祟。甚至好多人都在為他征討高麗尋找“合理而高尚”的理由,例如是為了拯救在遼東的漢民什麼的冠冕堂皇。這或許僅僅是因為隋史是唐人編寫的,唐史也是唐人編寫的吧

其實同為皇帝的李世民比誰都明白楊廣為什麼徵遼,可是李世民以及他下令編寫的史書為了給後人一個好大喜功的楊廣,他只好卻揣著明白裝糊塗地說楊廣徵遼只是楊廣好大喜功的私心,把楊廣徵遼的事實原因以及必要給塗改。然而歷史有時是正義的,它總是會給後人留下那個時代的蛛絲馬跡,讓我們知道楊廣徵遼絕非偶然。

翻閱隋唐歷史我們會發現自隋文帝楊堅至唐高宗李治以來,連續幾個政治觀點、思想作風、行為方式都有很大區別的中國皇帝獨獨在對高句麗動武一事上都一致堅持。想想隋唐兩朝四代的皇帝不倦征伐高句麗的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裡呢?

很遺憾的是,大多數史書對於征伐高句麗的原因都是從表面上一帶而過的,無非就是“不順天命”“不臣之禮”等等表面的冠冕之詞,沒有涉及征伐的深層次原因,尤其是對於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