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山巔,被飄渺的雲氣遮掩。
三道人影盤坐其中,就好似端坐在雲海之中的仙人,透著飄渺自然的氣息。其中一人鬚髮皆白,清瘦的面容看起來嚴肅而不苟言笑,讓人不由為之緊張。
此人,正是儒家當代掌門荀子。
在荀子的下手處,坐著兩位面容年輕的學子。他們在頭上挽了個髮髻,身著小聖賢莊的學員服,一人看起來神情肅穆不苟言笑,另一人看起來神情淡泊如水,宛若隱士。
他們正是儒家當代最傑出的兩位弟子,伏念與顏路。
荀子神色肅穆,聲音爽朗道:“以你們之見,韓國的局勢將走向何方?”
伏念與顏路對視一眼,隨後伏念拱手道:“依弟子之見,眼下的形勢雖是秦魏聯軍,興兵六十萬而伐韓,但最終秦魏必有一戰。此戰魏國若勝,則秦人東征之路受阻,數年之內當無力興兵。魏國若是敗了,則秦人鋒芒在無人可擋。”
顏路神色平靜,柔聲道:“弟子的看法,與伏念師兄相同。”
荀子滿臉肅穆地點了點頭,沉默了數息的時間,道:“關於秦魏之間的看法,我也你們也是相同。只是,你們看漏了一點。”
看漏了一點?
顏路與伏唸對視一眼,眼中閃爍著淡淡的茫然,不明白荀子說的到底是哪一點。
荀子沉吟了一下,繼續說道:“趙將廉頗領軍二十萬鎮守南方邊關,如今率軍十五萬駐紮的趙魏邊境。此戰趙國若是參與,則秦魏之爭實難斷定勝負。”
兩人聞言,這才明白過來。
伏念臉上露出慚愧之意,躬身拜道:“多謝掌門指點,是伏念孟浪了。”
荀子微微搖頭,嘆息道:“如今韓國的六萬主力大軍,被秦魏六十萬大軍圍堵在廣武一帶。此戰之後,天下怕是再無韓國之事。
不管魏國是利令智昏,還是另有謀算。當他們踏出國土的那一刻,勝負就已經開始向秦國傾斜。現在這個局勢,只能看趙國是否會動手,如何動手。”
伏念兩人聞言,臉上神色並無太多變化。
當荀子說話,伏念躬身道:“掌門,此戰之後,我小聖賢莊當如何自處?”
荀子沉默了片刻,凝聲道:“等!”
道家天宗駐地。
在一處雖然很普通,但佈置相當別緻的小院之中,六七位道家天宗長老匯聚一堂,討論著紫微星的下落。
“依老夫之見,此戰秦國必敗。”
“不過,天機顯示,為二龍爭雄之勢。現在魏國新王登基,又傾兵四十萬而出。若是能夠吞併韓國,覆滅秦人二十萬大軍,則真龍之勢初成。”
“不不不,我不同意兩位的意見。依我之見,真龍當是出自趙國。
趙王天星暗淡,已然是命不久矣。新王登基雖然會有混亂,但也是大治的徵兆。而且趙國雖然經歷了長平之戰的失敗,但如今的實力依然是冠絕天下。老將廉頗有萬夫不當之勇,新將李牧當為破軍在世。由此二人鎮守趙國,縱然是秦國也是無可奈何。”
“不錯,此戰秦魏交鋒,不論哪一方成功,都必然損失不小。趙國若是趁此機會出兵,則真龍之勢成矣。”
就在眾人長老暢所欲言的時候,一位頭髮花白,臉上褶皺宛若山嶺般的老人,低聲呢喃道:“咦,諸位師弟說了這麼多,為何無人談到韓國。
想當年老夫閉關的時候,韓國因為前往長平之路斷絕,將此地獻給了秦國。不知秦國與趙國關於長平一事,處理的如何了?”
老人話音落下,宅院中一片死寂。
眾人滿臉無語地看向老人,簡直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長平之戰,距今可是已經十幾年了啊!
師兄啊,那都十幾年前的事情了,您現在才想起來詢問,真的合適嗎?
ps:為本書第一位長老s妖妖靈加更
自從秦國伐韓以來,趙王便命人時刻注意秦韓之間的戰事,並且下令任何與秦韓戰事有關的訊息,都要在第一時間送到自己的手中。甚至可以說,趙王對秦韓戰事的關心程度,甚至還要超過了韓王本人。
趙國邯鄲,王宮,趙王寢宮。
趙王躺在床榻之上,雖是夏熱酷暑之時,依舊蓋著厚重的錦被。他的臉色蒼黃沒有血色,雙眸渾濁而無神,已然是時日無多的樣子。
在趙王的病榻前,立著一位面容俊朗堅毅的中年人。
他雖然身著相國官服,但身上的那股彪悍與煞氣,卻好像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