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並不擁有明確的教義。他們介紹說。成文的手冊那樣的東西,我們並不需要。我們所做的,是對初期佛教的原理性研究,是對當時實施的種種修行的實踐。透過這種具體的實踐獲得並非字義上的,而是更有流動性的宗教覺醒,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諸位不妨這樣理解:每個人這種自發的覺醒,彙集起來就將形成我們的教義。不是先有教義再有覺醒,而是先有每個人的覺醒,最終就會自發地誕生決定我們的佛法的教義。這就是我們的基本方針。在這層意義上,我們同現有宗教的性質截然不同。
關於資金,目前我們同許多宗教團體一樣,一部分是依賴信徒的自發捐款。但最終我們不會躺在捐款上無憂無慮,而是將建設以農業為中心的自給自足的樸素生活。在這樣一種“知足”的生活中,淨化肉體磨鍊精神,爭取獲得靈魂的安寧。對競爭社會的物質主義感到虛妄的人們,為了追求一種更有深度的座標,接連不斷地來敲我們教團的門。其中受過很高的教育、從事專門職業、已經擁有社會地位的人也不少。我們和世間所謂“新興宗教”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不是那種隨意受理人們的現世煩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