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一定覺得奇怪。其實,《易經》中有“損”卦,是謙抑節約的意思,《易經》認為是“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越是謙退,越有好處,大吉大利,那是中國人傳統的處世哲學。《後漢書·蔡邕傳》:“人自損抑,以塞咎戒”,《後漢書·光武紀》:“情存損挹,推而不居”,將功勞和榮譽讓給別人而不驕傲自大,結果最有益處,所以黃損字益之。呂用之這壞蛋在高駢手下做了官後,自己取了個字,叫做“無可”。《廣陵妖亂志》說:“因字之曰‘無可’,言無可無不可也。”簡直是無所不為,無惡不作。呂用之後來為楊行密腰斬,怨家將他屍身斬成肉醬。高駢本來文武雙全,有詩集一卷傳世。《唐書·高駢傳》載:“有二雕並飛,駢曰:‘我且貴,當中之。’一發貫二雕焉。眾大驚,稱‘落雕侍御’。”此人不但是射鵰英雄,而且是射雙鵰英雄。高駢用兵多奇計,所向克捷,曾征服安南。他統治越南時,曾疏浚自越南到廣州的江河,便利航運,可見辦事也極有才能。但晚年大富大貴之後怕死之極,只想長生不老,乃求神仙之術,終於禍國殃民,為部下叛軍所殺。
二十一 寺行者
這故事不知出於何書,翻查了數十部唐宋五代的筆記雜錄,無法找到來源。
二十二 李勝
李勝的故事也不知出於何典。圖贊說:“殺亦不武,矧知使懼。”當是警告壞人,使他知道畏懼,不敢再為非作夕,也就是了。這部《卅三劍客圖》中的主角,都是唐宋人物。唐宋五代並無叫作李勝的名人。東漢時有一個李勝,是個不怎麼重要的文人。三國時魏國也有個李勝,凡是讀過《三國演義》的,都會知道此人。《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六回寫“司馬懿詐病賺曹爽”,司馬懿假裝病重,曹爽以為司馬懿病得快死了,對他就不加防備。這個故事歷史上真有其事,《資治通鑑》中的描寫,和《三國演義》很是接近:“冬,河南尹李勝出為荊州刺史,過辭太傅懿。懿令兩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進粥,懿不持杯而飲,粥皆流出沾胸。勝曰:‘眾情謂明公舊風發動,何意尊體乃爾!’懿使聲氣才屬,說:‘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當屈幷州,幷州近胡,好為之備。恐不復相見,以子師、昭兄弟為託。’勝曰:‘當還忝本州,非幷州。’懿乃錯亂其辭曰:‘君方到幷州?’勝夏曰:‘當忝荊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還為本州,盛德壯烈,好建功勳!’勝退,告爽曰:‘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復濟,令人愴然。’故爽等不復裝置。”(通鑑,魏記。邵陵厲公正冶九年。)李勝去做荊州刺史(他是南陽人,南陽屬荊州,所以稱為本州),《三國演義》的作者不知為了甚麼緣故,將他改為青州刺史。歷史上說李勝有文才,但性格浮華。曹爽失敗後,李勝也為司馬懿所殺。曹爽手下謀士如何晏之徒,都是虛浮漂亮的清談家,自然不是老奸巨猾的司馬懿的對手。魏國這個李勝自然和圖中的劍客毫不相干,不過因為同名同姓,拉來談談。司馬懿的作風,就是越女所說的“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孫子兵法》中“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原則。在當代政治的權力鬥爭中,也有人應用這原則而得到很大成功的。
二十三 張忠定
張詠,自號乖崖,山東鄄城人,是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死後忠定,所以稱為張忠定。宋人筆記小說中有不少關於他的軼事。張詠未中舉時,有一次經過湯陰縣,縣令和他相談投機,送了他一萬文錢。張詠便將錢放在驢背上,和一名小童趕驢回家。有人對他說:“前面這一帶道路非常荒涼,地勢險峻,時有歹人出沒,還是等到有其他客商後結伴同行,較為穩便。”張詠道:“天氣冷了,父母年紀已大,未有寒衣,我怎麼能等?”只備了一柄短劍便即啟程。走了三十餘里,天已晚了,道旁有間孤零零的小客棧,張詠便去投宿。客棧主人是個老頭,有兩個兒子,見張詠帶了不少錢,很是歡喜,悄悄的道:“今夜有大生意了!”張詠暗中聽見了,知道客棧主人不懷好意,於是出去折了許多柳枝,放在房中。店翁問他:“那有甚麼用?”張詠道:“明朝天沒亮就要趕路,好點了當火把。”他說要早行,預料店主人便會提早發動,免得自己睡著了遭到了毒手。果然剛到半夜,店翁就命長子來叫他:“雞叫了,秀才可以動身了。”張詠不答,那人便來推門。張詠早已有備,先已用床抵住了左邊一扇門,雙手撐住右邊那扇門。那人出力推門,張詠突然鬆手退開,那人出其不意,跌撞而入。張詠回手一劍,將他殺了,隨即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