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自己的市場地位。
材料革命宜早不宜晚
像耐克公司這樣意識到問題,願意積極解決問題的跨國企業是值得稱道的,它們的轉型說明了“船大依然好掉頭”。而有些企業,早在危機產生之前就意識到材料革命的重要性,它們也因此得到了豐厚的經濟回報。
臺灣的臺達電子是全世界第一大電源生產商,在臺灣,提起臺達電子,提起董事長鄭崇華,沒有一個人不豎起大拇指。這不僅僅是因為其在業內的領先地位,更是因為他的公司從創立起就以“節能、環保、愛地球”為理念,而鄭崇華本人更被尊稱為臺灣的“節能教父”,身體力行地影響著自己的員工及企業界的朋友。而這種理念雖然是出自對環境的熱愛,卻也在客觀上降低了公司的成本,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
早些年,鄭崇華髮現,使用無鉛焊錫來生產變壓器可以大大減少產品對環境的汙染。於是他倡導在公司內部進行小範圍試驗,待成熟後就開始批次生產。最開始,因為這是董事長的建議,公司高層雖有不同意見,也都沒有直接反對,而到了即將批次生產的時候,內部分歧就非常大了,原因很簡單——無鉛材料的成本要大大高於有鉛材料。而在當時的市場上,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打算用無鉛焊錫來生產變壓器。這種產品將來的競爭力到底有多大、市場接受度如何還都是個未知數,有必要投入重金生產這個僅僅是對環境有益的產品嗎?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
而鄭崇華則堅持認為,這樣做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有好處,最終他說服了其他高層,公司開始大規模生產這種產品。幾年後,臺達電子的長期合作客戶索尼公司要求臺達電子設計一款變壓器,但條件是,必須使用無鉛焊錫。臺達電子的人告訴索尼公司,公司早就使用這種材料了。索尼公司知道之後非常驚訝,決定把另一半的訂單也給臺達電子。臺達電子憑藉著對環保的堅持,成了很多國際公司的“綠色夥伴”,為自己贏得越來越多的機會。
無數的事實證明,那些較早進行材料革命的公司,都捕捉到了市場先機。材料革命是成為“綠公司”的重要一步。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技術依然至上(1)
“如果你還是用問題產生時的思維去解決問題,那麼你永遠都無法解決問題。”愛因斯坦的這句名言,一直鼓勵著那些願意跳出窠臼、勇於創新的人和組織。
如果仔細觀察一下《時代週刊》一年一度的“全球50大發明創造”榜單,你會發現這些發明創造正是以不同凡響的方法,解決了令當今世界“煩惱”的問題。2009年的獲獎榜單上,其中十大發明創造堪稱“綠色發明”,為“難以為繼的生態環境”找到了一點兒曙光。這時候,你不得不佩服創新的力量。無論在哪個年代,技術依然至上。
在這些對世界有突破性影響力的“綠色發明”的背後,有很大一部分發明者來自於一向以創新聞名的“技術型”公司。比如,飛利浦電子發明了一種特殊的LED燈泡,這種燈泡能用少於10瓦的功率發出相當於60瓦的白熾光,而且燈泡使用壽命是過去的25倍。又比如,陶氏化學將自己研發的太陽能薄膜技術開發成一種新型的屋頂材料(PowerhouseTM),這種新型光伏一體化的“屋瓦”進一步拓展了太陽能的應用範圍,大大降低了安裝成本,比傳統的太陽能模板可節省50%的安裝成本。
那麼,到底是什麼力量推動這些技術先鋒們去迎接“來自環境的挑戰”?
直面“世界的挑戰”
“在我們的‘2015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有三專案標與產品相關,分別是——對世界挑戰的突破、可持續發展的化學、領先的產品安全。”陶氏化學公司負責可持續發展事務的副總裁尼爾?霍金斯(Neil Hawkins)指出:“一個非常具有挑戰的地方是,要利用我們的技術專長,來解決世界所面臨的挑戰,比如氣候變化、可替代能源、飲用水、基礎建設、食物等。透過做這些‘好’的事情,我們也獲得了贏利的機會。因此,我們重新審視了我們的研發組合和產品組合。”
無論是陶氏化學,還是GE公司、IBM公司,都開始思考——我們的世界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環境問題和能源危機”——那些尋求基業長青的公司們,都不約而同地定義了類似的未來挑戰。
在提出“自然資本主義”概念的美國商業生態戰略學家保羅?霍肯看來,工業革命的機器流水線和流程管理,解決了人力資源的稀缺性,那時候的最大挑戰是如何管理好“人”;如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