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就這些年與官府作對的經歷幾多複雜,徐泮親自問了他幾句,見他沉默不語,倒也並不勉強,暫時作罷了。
只那蕃縣的知縣聞風趕來,知道自己眼皮子底下竟然還窩藏著這麼大一個要犯,嚇得腿都抖了。
他很怕徐泮將此事怪罪到他頭上來,連跑帶顛地跑到徐泮臉前,先是一番請罪,見徐泮並無怪罪之意,又說什麼都要拉了徐泮去縣衙坐一坐。
徐泮再三說了,和他沒什麼干係,這高就也不過剛潛入蕃縣兩月有餘,可這知縣,真是怕的要死,非拉著徐泮去衙門坐一坐,好像才能放心。徐泮被他纏得無奈,只好隨他去,正好藉著衙門,讓人將這高就審上一審。
徐泮在縣衙又摻合了一個多時辰,等那知縣又要留他用午膳了,他說什麼也不願意了,拱手說了幾句客氣話,轉身便帶著人手回去了。
高就的事情太過複雜,知縣並無資格留他審問,自然要給徐泮將他帶到京城去審,好在徐泮算是出了公差,順便俘獲這麼一人帶著,並無妨礙。
然而徐泮回到了江邊小院,抬腳去院裡尋他妻子,卻發現於小靈竟然不在院中。他喊了丫鬟過來問,才知道於小靈在一個多時辰以前,竟是出門去了。
彼時,於小靈換了身不打眼的布衣布衫,帶了兩個丫鬟,往一旁的小村裡閒逛。
誰知她們剛到了村頭,便見有不少婦人領著孩子,垮了籃子往東邊的小山頭去,說是那小山頭上的一座廟裡來了高人,他們可得趁這個機會去參拜參拜。
於小靈上前拉了一個三十來歲的婦人,問她道:“什麼樣的高人?村裡人竟都過去參拜?”
那婦人見她雖只穿著布衣布衫,可衣衫針腳走線頗為講究,兼之於小靈臉上有貴氣,說話是京城的口音,還帶著兩個丫鬟,這婦人並不敢瞞她,連忙說道:“咱們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樣的高人,只說是京城的高僧,佛陀一樣的人物呢!約莫是遊行才來了咱們這兒!”
京城的高僧,佛陀一樣的人物,於小靈一聽,心跳就撲通撲通快了起來。
“你們怎麼知道有高僧來了?可是他在這兒住了好些日子了?”於小靈又趕緊問道。
那婦人搖搖頭,又點了點頭,說道:“也就這兩三日的事情。只說這高僧見人十分講究嘞,前兩日都是隔壁那倆村兒的人,今日才輪到咱們村兒!”
於小靈聽到這裡就皺了眉頭,這算什麼講究?
真正講究的高僧,怎麼可能一村一村地等著人來參拜他?
於小靈本來猜想,會不會是青潭過來了。
去歲末的時候,於小靈聽說他出了趟門,她出京那會兒,他還尚未回京,那麼碰巧到了此處也不無可能。可是以青潭的性子,怎可能大肆宣揚自己到了此處,還等著幾個村子裡的人,去拜見他呢?
於小靈覺得不是青潭,立馬失了興致,跟那婦人道了謝,回過頭來逆著人流就往回走,可走了沒幾步,卻聽到了人群中,有人問了句話。
“二姑,那高僧果真能算人前生後事?”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抱著孩子,好奇地問她一旁的老婦人。
她一旁的老婦人呵呵笑了兩聲,說道:“怎麼不能?!我聽隔壁村兒我們家小姑子說,那高僧眼角有顆硃砂痣,神的很……”
她這句還沒說完,便被人一把拉住了手腕。
於小靈睜大眼睛問她道:“那高僧眼角果真有硃砂痣?!你可曉得他法號是什麼?!”
老婦人被於小靈嚇了一大跳,想怒斥她兩句,卻看她穿著講究的衣衫,帶著奴僕,到底訓斥的話沒說出口,只是不樂道:“卻不知道他的法號!只說眼角確實有硃砂痣的,咱們也沒見過,可不得去看看才知道?”
於小靈被她這句“不得看看才知道”,勾了心思,她也是想去看看,到底是不是青潭也碰巧來了這裡,還有青潭為何會見這麼多人。
可早間徐泮走的時候,還摟著她同她說好了午飯回來用的,她若是此時抬腳走了,到那山上去轉了一圈再下來,也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於小靈糾結了一會兒,又放緩了語氣,問那老婦人道:“大娘也要到那廟裡去?那間離此處有多遠?要走多長時間呀?”
那老婦人見她態度好了,又起了談興,與她說道:“也就半個時辰的功夫,你們年輕人腿腳快些,小跑著去,三刻鐘都用不到。”
她說完又好心提醒了於小靈一句:“不過一大早去高僧那裡排隊解籤的人多了去了,你這會兒去,也到那少不了得等些時候的,早去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