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北朝方面此刻把前朝覆滅時魏帝賣國的料都一絲不差的抖了出來,效果仍是不明顯。
近來魏國新任丞相花瓶姜便寫下多封檄文,最新的修改版已經傳讀到高爺的御前來了。
開首姜紹輝就闡明西遼民族茹毛飲血,野蠻不識禮儀,不仁不義。
繼而就開始了典型的國罵。
典型的國罵即是,首先縱向問候高爺祖宗十八代,然而橫向問候高爺主幹道上的女性親屬,最後還要翻數一下高爺三歲尿床,八歲挑鳥巢做下的壞事兒——估計,高爺自個兒也記不清這麼多。
隱晦地說,問候女性親屬,這才乃國罵的精髓所在。
毋庸置疑,與高爺本人有關的主幹道上的女性親屬,秦方好頭一個逃不了,罵得還特慘。
高爺的祖母太皇太后永壽宮蕭氏是“本為漢女,以漢事胡”,這個時候就一點兒也不提儒家道德中的三從四德了,根本不提蕭氏“出嫁隨夫”,是個上事公婆、下育子女,奉獻一個家庭的封建好婦女了。
高爺母親,已故的蕭太后,罪名也同上。
連個老太太和已作古之人都是這般“問候”的,秦方好的罪名就精彩得多了。
首先,說她背叛廢帝,無婦德。其次,她在北朝的日子過得“太好了”,既沒有在枕頭邊上給高津予一刀,也沒把高津予的兒子們按著頭往臉盆裡淹死。第三,就是道德上,失了“婦德”的她沒為裹腳布思想自殺,實在是大逆不道。
得,秦方好也知道自己在旁人的嘴裡得不了什麼好話。
要不是因為她還是魏帝的女兒,把她罵得重了難免魏帝臉上也一起難看,姜老丞相還真要把她這個“可恨的、遼賊的無恥幫兇、臭婆娘”罵死了還給鞭屍。
聽著這檄文裡的內容,秦方好就冷笑了出來,“說我是‘叛’廢帝呢,豈知當時是誰首封的我‘寧定公主’。”
她當時好好地被軟禁在明光宮中好吃好喝地被供養著做高階囚犯,難道是她自己跳出來要求和高津予結婚的了?
秦方好安安靜靜地杵在政治中心外,也不充那根蔥,亡朝之後,她也早無所圖,唯一期望的只有平安:後半生的寧靜,不再牽涉政治,平安富貴地度過這一生也便罷了。
是誰再次把她推到風口浪尖上去的?
高津予臉上也不怎麼好看,檄文中罵他的話可比罵他老婆的狠得多了。
但坐在這個位置上,心理素質不過硬的早氣背過去,高津予不但自己沒放心裡,還安慰老婆,“這些話哪用你放在心上,兩國相戰互相佔口頭便宜罷了。”
他這麼一說,秦方好反樂了,“聽您這麼比喻,還覺得國事像是兩小兒打架呢?”
“雖看著鄭重得多,但總是差不離的。也未見得高明去哪兒,”高津予對人性看得透徹,“無論打得過打不過,先嘴上佔些便宜,嘴上佔不到便宜,再各自打架搶糖。”
秦方好被逗樂了,“這話由陛下說出口來,實在是……便如宰相丞相之職,最初也不過是就著一鍋子給眾人分祭祀的肉。”
政治不是搶糖就是搶肉。
別聽著有多華麗多高尚的外包裝,內裡就是為了搶肉吃。
沒肉誰理你呢。
“他們這麼罵咱,咱們再罵回去,愈發讓人覺著可笑了。”
高津予無奈道,“便是可笑,這也是必做的。”
別人罵你不換口,打你不還手,豈不顯得很孬?
國事不如幼兒園,甲小朋友咬了乙小朋友一口,乙小朋友不能還手,還手是壞孩子,大家要告訴老師……然後在老師的調解下,大家手牽手還是好朋友?
不,這樣你好我好的教育本身就存在問題。
反擊寫檄文,北朝知識分子的水平也不會遜色。
甚至,北朝地處在中原,無論是洛陽、長安、燕京之古都,都集聚在北方。
南朝以血統稱正統,然而真正的“中國”(即中原)卻盡入北朝手中。
毋庸置疑,這個時期北朝知識分子的總體水平都要比南朝更高。中國素來是政治、文化中心,集聚了天下的人才,要如何造勢、造言論,北朝政府並不擔心人才銜接不上。
可秦方好想著,總是覺得沒意思,“便當我是多嘴,互相怨懟總怨懟不出一個太平天下……先前陛下的想法,我琢磨著,便是做(秀),咱們也要做出個與民著想的樣子來。”
“你每回這麼說,心中都已定了主意。”高津予不介意她說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