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津予最後並沒動怒,卻也沒給一個明確的答覆。
事實上秦方好也不認為牽涉到南北政事的,靠了她在後宮這麼次進言就能成事,未免也太過兒戲。
出過了聲,好歹是先掛了號的。暫沒明旨,秦方好卻頗得了份差使。
蕭賢妃就特來拜會,她如今掌著宮權,也是不得不接頭。
“娘娘歷兩朝,對宮中規矩自有章法,陛下便請娘娘您整理曆法,也使數世宮廷能以此為照。”
這差使不難,對著前朝的那些典範書籍,抄抄改改,刪除與本朝制度不符的。也不用她親為多少,大多隻要人理出,給她看過敲定,擔個領導職責就好。
蕭賢妃是如今管宮務的,也不過來應個景,做個客套的禮數。
這樣的客套,秦方好明白並不是出於敬意,而是類似對著體制外的人事不關己的疏離。連正式後宮編制都遊離其外的,她姊妹倆實在是北朝主流宮斗的局外人。
“勞賢妃有心了。”
蕭賢妃連道不敢。
對著個掌實權的妃子,秦方好也不會在這刻冷落人面子。
原以為只是來傳聲話的,蕭賢妃卻並沒走的意思,用眼角藐了藐一旁伺候的宮女太監,顯然是有話要說。
“你們先下去吧。”
秦方好也不是不明白的人,等下人們走了,便問,“賢妃是有話要說呢?”
“娘娘明鑑,”蕭賢妃此刻倒有些熱絡,“奴是為了宮務來的。”
“賢妃素可擔大任,掌六宮之權,至於本宮向來多病,你有宮務,且看著辦吧,總是陛下的看重。”她一點也不慌張地和人打太極。
“為著大事,奴總要請了主子娘娘您來定奪,這六宮才算有了主心骨。”
把自己親近的人分到好位子上,爭權奪利的時候不想著她這個主子,如今要擔責任了,要她出頭擔個“領導責任”?
秦方好心想,她真傻了才這會兒應承下來。
果然聽著蕭賢妃說道,“歷來宮中法度,是不興妃子們自己養皇子的。”
這是多朝多代總結下來的經驗,防著外戚干政。
而如今宮中,立朝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