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老總呢?
哪怕是本身能力再強的,在沒做出成績前,也最好低調著。
如今北朝宮中,蕭衛之爭才是宮廷的主調,至於南朝的兩位公主——旁人只當她們是花瓶來著的。
蕭氏、衛氏,誰家女兒誰先生下兒子,誰的兒子能被立為太子,這才該是北朝後宮的主流宮鬥。
她這個中宮做得尷尬,既不掌鳳印,還和個妃子圈養一宮中,這樣的處境,還讓她正面去PK掌權的蕭妃和懷孕的衛妃,讓她送死,也不帶這麼明顯的。
“我如今但為中正之事。”這算是官方和私下都統一的口徑了。
一旁的宮女都道是,舒雲更多問了句,“娘娘這會兒怎麼想來去永壽宮?”
“拜地頭吧。每日去了才算心誠,總沒有到要求人辦事,再臨時供奉的,倒顯得勢力。”
“娘娘說的是。”
到了永壽宮後的佛堂,太皇太后果然是誦經。
老太太見了她也是驚訝,“你怎麼來了,不是前日剛和皇帝來看過嗎?”
“前次是禮數,您是長輩,總要日日來請安的。”秦方好答得自然。
“我這兒太過素淨,你是年輕媳婦,總要避諱些。”
“長輩在這兒,哪裡就要避了。”
蕭太皇太后想想,也算是明白她的處境。
後宮正為子嗣權寵而爭,以秦方好的身份,要摺進去了,便是連死都不冤的。
“也罷,只勞你多走一趟了。”
永壽宮太皇太后對著秦方好印象不壞,自家的兩個侄女實則與其也無直接血緣關係。早不參與外事了,倒真有點方外之人的意思。
留著孫媳午膳後再走,自然是素齋。
這樣的日子固定成了尋常日程,秦方好反倒過得自在。
每日晨起當了花瓶,接了後宮的請安,等後宮妃嬪走了,她便去永壽宮探望太皇太后。
某一日她正在抄佛經,也算能存著往後當了壽禮。
她的字寫得不壞,又耐心,怕寫錯了字,一頁的心血就全白費了。
正此刻,不知何時進來的高津予瞧著她好一會兒,“梓童可是有興致。”
她被嚇了一跳,險些把墨滴下。
擱下筆,回道,“陛下怎麼來了,也不讓人通報?”
“但看看你罷了。”
秦方好低頭淺笑,心裡卻不由想,六宮如此多的女子,他哪來的心思“看”她呢。
高津予看了眼她抄的經書,“聽說梓童素日常去探望皇祖母?”
“是。”她答得大方,“也不知太皇太后會不會怨我擾了她老人家清修。”
“是你孝道。”
秦方好想了想,“陛下這麼說,真讓臣妾羞愧了。”
“怎麼說?”
高津予只以為她是做作,謙虛罷了。
秦方好安安靜靜地答著,“雖是孝敬,然而妾身……原是想著避諱的。”
這樣說很讓人不解,高津予耐心聽她給個解釋。
“陛下,原本妃子主位該自主一宮,而如今承慶宮,”她緩和著說,“地方不小,貴妃、中宮,明面上能得的宮女,貴妃八人,中宮十人。還不算上粗使,太監等人。”
“我與貞妃各有一眾人服侍,兩邊是姐妹,卻耐不住下人要多起心思,臣妾不欲做這等無為之爭,貞妃是妾妹,也不忍多言,只能約束自己並身邊眾人。”
說完她靜待著帝王之言。
等了很久,她甚至以為這話說錯了,要惹得帝王怒火時,高津予最終卻說,“原本念著你們是姊妹,又是離鄉甚遠,也是讓你們結伴,不至於骨肉分離。”
“陛下仁慈。”
這樣的套話她信了,認真了,她就輸了。
作者有話要說:宮鬥,子嗣位份才是主流,至於小秦————連正式編制都沒擠入,她能鬥個什麼?ps:酸姜同學的長評,大謝阿~╭(╯3╰)╮,話說遇上長評作者是本該用辛勤的更新來表示感激的,可是小江近來有點萎……親愛滴,無論如何,讀者們的評論有時也側面的幫作者理清了思路。感謝一切捉蟲的童鞋,小江近來卡文,效率低了,時間就緊了。擔心姐妹斗的童鞋們表怕,小秦不是個窩裡放橫炮的人,頂多在給自己和妹妹申請福利。住在一塊兒,唇齒都會矛盾,何況作為分享一丈夫的女人?必須分開住,這樣才不算是圈養,並且慢慢入了北朝後宮的主流。
☆、宗姬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