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蠻夷”的概念越來越混亂。三苗和巴人,連同所有南方化外之民,都被北方“禮儀之邦”統稱為“南蠻”。看看字典上對“蠻”的定義,其中包括“粗野、兇惡、不通情理”,是“野蠻”的簡稱。對於巴人,先是和三苗一起被稱作“蠻”,中間一段時間直接稱“巴”,秦漢以後則又常常稱之為“夷”。
古代的巴蠻二族雖然在漢水和荊襄互有交融,但大體以漢水為界,巴族固守漢水以西和以南的山地,三苗則盤踞在江漢平原,雙方各有其勢力範圍。廩君冒冒失失衝出河谷,無異於以卵擊石。選擇在蠻荒山野白手起家,尋找生存之道,倒不失為明智之舉。
我們甚至懷疑,歷史上這些被統稱為“南蠻”的早期巴人和三苗,為了對付步步緊逼的中原勢力,彼此之間應該有些心照不宣的默契,暗底裡或許還有物資和情報的往來。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到了夏禹時期,巴人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大,已成為一支足與三苗抗衡的力量。而此時大禹對付三苗的手段,也隱約有了一些遠交近攻的味道。“遠交”的物件,就是巴人。
其實在很早以前,北方文明就對長江上游以岷江為中心的古蜀國,以及長江中游以三峽為中心的古巴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從黃帝時代開始,南北之間就已有了比較密切的交往。對此,司馬遷在《史記》開篇的“五帝本紀”中曾有記錄: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