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同時,李鴻章又不希望這些軍隊的指揮權落入王思銳手中。
雖然他很看重王思銳,但這並不代表就會支援王思銳去做某些事情,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李鴻章還是不會去觸及的。
這時候,李鴻章便將與王思銳談判的這件事情交給了他身邊的幕僚,劉學詢。
劉學詢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倒是不如那些名人,但實際上劉學詢的作用卻要超出了那些歷史名人。
劉學詢與國父是同鄉,兩人也早就認識了。並且在七年前,便帶著國父去拜見了兩廣總督李翰章(李鴻章的哥哥),並聯合廣州名流登報讚揚國父。
五年前,國父創辦農學會,劉學詢與他組織的師生很快便加入,至於這個掛著羊頭賣狗肉的農學會,實際上是革命策劃機構。
劉孫逐漸的形成了隱秘的搭檔,劉出點子,出錢,國父組織行動。
後來,劉學詢說動清廷同意招撫國父,而去年劉給上面寫了一封保薦信,稱加保總理才堪大用,萬不宜任其浪跡海外。
廣州起義之前,劉孫密會,國父便想讓劉學詢出任起義領袖,但被劉學詢拒絕。
可以說,此刻坐在王思銳對面的這位李鴻章的幕僚,實際上也是國內最早的一批革命家之一。
只不過,這個革命家卻始終有著做皇帝的美夢。
“朝廷寓意明顯,不知賢弟有何作想?”劉學詢饒有興趣的看著王思銳,心中暗暗的打算著自己的小九九。
不得不承認,王思銳的能力已經打動了劉學詢。
此時此刻,劉學詢正在考慮著如何才能招安王思銳。到時候,有他劉學詢的點子,王思銳的軍事才能,相信不久之後,他們便能夠推翻清朝,讓他榮登九五。
王思銳連那洋人都能打的過,更何況朝廷那些腐朽不堪的軍隊?至於孫,至少在劉學詢看來,他的作用並不如王思銳。
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