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交錯,兩旁多為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築。
中間層是密集的商業區和住宅區,其間也有教堂、宮殿等建築。
外城路一直延伸到森林的邊緣。多瑙河緊貼內城而流,多瑙公園內有一座聳入雲天的多瑙塔,塔高252米,塔內裝有兩部快速電梯,遊客只需用45秒鐘便可從塔底到達塔頂。從塔頂四周眺望,遠方的阿爾卑斯山的英姿和多瑙河兩岸的美景盡收眼底。
維也納是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過渡性氣候。維也納的降水量很小,乾旱期較長,冬季較溫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氣溫10.4c,平均降水量約600毫米,一年約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凍期,天氣寒冷異常。
所以,一年四季都很適合去奧地利旅遊的,一樣的風景在不一樣的季節裡呈現出的是完全不同的風情。還可以去攀爬阿爾卑斯山,體驗會當凌絕頂的獨蒼茫快感,欣賞迷人雪景的同時,體驗一把滑雪的樂趣。
維也納自從1867年成為稱雄歐洲大國奧匈帝國的首都,到20世紀30年代初,希特勒一躍而為德國納粹的頭目,一直戰亂不斷。1938年3月率軍長驅直入維也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序幕,戰爭期間,全城遭到53次輪番轟炸,不少古典建築被毀;1955年5月蘇、美、英、法4國與奧地利在“美景宮”會議廳簽訂了《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國家條約》,從而結束了長達10年的4國佔領狀態;1955年10月26日,奧地利議會宣佈憲法性法律“永久中立”,這一天被定為國慶日。奧地利號稱“歐洲的心臟”,維也納則是“心臟的心臟”。
要說嘛,自古以來,維也納就是連結東西歐的交通樞紐和來往于波羅的海和亞得里亞海之間的重要通道。
我看過一個統計數字,說在歐盟範圍內,維也納是生活質量高、犯罪率低的城市,世界排名在前十。
最值得咱們欣賞、參觀的就是維也納金色大廳。
幾世紀以來音樂一直都離不開維也納,每當到夏天夜晚公園便會舉行音樂會。它是孕育出音樂天才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和約翰·施特勞斯的聖地。維也納悠久的音樂遺產延續至今。聞名全世界的維也納交響樂團和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在世界各地的巡迴演出中永遠得到爆滿觀眾的熱烈掌聲。
而維也納音樂學院不斷的孕育出在國際音樂界脫穎而出的樂者。
除此之外﹐維也納豐富活躍的現代熱門音樂舞臺及場所吸引了不少的年輕人。如果您喜歡音樂,維也納絕對讓您無法忘懷。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人們在漫步時,隨時可以聽到那優雅的華爾茲圓舞曲。維也納的許多家庭有著室內演奏的傳統,尤其在闔家歡樂的時候,總要演奏一番,優美的旋律傳遍街頭巷尾。更有趣的是,在舉行集會、慶典甚至政府議事時,會前會後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樂,這幾乎成了慣例。”
平果當然知道維也納的名字始終是和音樂連在一起的。
許多音樂大師,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父子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過多年音樂生涯。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之旅》,約翰·斯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著名樂曲均誕生於此。
都是平果的最愛之一。
許多公園和廣場上矗立著他們的雕像,不少街道、禮堂、會議大廳都以這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音樂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為人們參觀和憑弔。
所以,篤定要在維也納欣賞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國家歌劇院、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廳和第一流水平的交響樂團。
出生在維也納的還有舒伯特、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蘭納、克熱內克等。無數音樂家曾在維也納學習、生活和投身音樂創作,其中包括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三位傑出代表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還有李斯特、萊哈爾、布魯克納、馬勒、格魯克、勃拉姆斯、維瓦爾第等。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蘭納、布魯克納、馬勒、格魯克、勃拉姆斯、維瓦爾第等長眠於維也納。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每年的1月1日由維也納愛樂樂團在金色大廳舉行並向全球直播,維也納歌劇院舞會是每年維也納狂歡節的高潮,其它如維也納華爾茲、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等和維也納眾多的歌劇院和戲院一起聞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