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不可能透過對已經死亡的被害人的瞳孔進行拍照就取得其死亡前所看到的最後形象。
要想了解已經死亡的被害人死亡前最後看到的形象,除非能直接破解視覺神經傳送到大腦的生物訊號,就現在的科學技術而言,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然而,這個不可能取得的證據,卻是影片中唯一加以描述的證據。除此之外,對“銀蛇殺人案”進行偵查活動的劇情一直沒有得到充分展示。這樣不僅無法使警察在偵查活動的推進過程中同連環殺手展開互動,使其形象都難以有模糊逐漸向清晰轉變,而且也導致認定兇手的證據鏈根本不夠完整,存在著極大的可疑性,使得殺人案件得以破獲的結局顯得非常突兀。
這是平傃看完影片的感受,卻萬萬沒料到,居然有罪犯來效仿啦。也就是說,此案罪犯極有可能擔心自己被死去的女孩眼睛呈影像而被追蹤他的殺人罪行,便採取了現場焚屍,以毀滅可能存在的證據。
如此,平傃決定,從追查女大學生胡漾生前最後一天的行蹤為突破口,查覓真兇。
果真,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大四女生胡漾的老鄉——一個叫費華的男大學生就浮出了水面。
平傃帶著刑警小夥子們火速趕至其老家的時候,恰遇費華剛回家看完父母,正要潛逃呢,居然在村口大樹下,被逮了個正著。
費華一聽說,來著是通海市刑警大隊的,立刻轉身便逃生,自然被訓練有素的刑警小夥子們迅速拿下。
回程的麵包車內,費華便交代了犯罪事實。
原來,他的殺人動機居然就是乞求女同鄉胡漾幫他找份中學的教學工作,被拒絕被鄙視後便激情殺人!
焚屍的動機真的就是因為剛剛看過電影《白蛇謀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