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艱苦時候,經濟困窘幾乎將永利川廠壓垮,甚至到了每人每月只發給白米3鬥,每3口人發1塊銀圓的零花錢。範旭東和他的永利仍激情未減,繼續生產抗戰急需物資,直至1945年10月4日,範旭東在重慶逝世。
通變求新“寶古佬”
邵陽舊稱寶慶,“寶古佬”是世人對“邵商”的特殊稱謂。淳樸、正直、重義、團結、勤勞、睿智、拼搏、時尚,這是“寶古佬”的重要特徵。這些無一不閃爍著湖湘文化奮發進取,好為人先,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光輝。
王瑞燮與張茂盛在《“邵商”崛起“密碼”》列舉“寶古佬”萬里行商走天下的諸多理由。說寶慶(邵陽)人窮則思變。寶慶人不沿江、不沿海,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現實,迫使邵東人背井離鄉打天下。寶慶人做活市場振興經濟,發家致富壯大創業有其文化淵源。強烈的發家致富慾望,驅使寶慶人投身生意場,且樂此不疲。“霸蠻”與吃苦耐勞是寶慶人的優良傳統。寶慶人的“生意經”即創業文化成了湖湘文化的一部分。寶慶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更是湘軍的發祥地。湘軍的崛起,與湖湘本土民風民俗、心理性格等社會心理文化(如山民的剛烈、倔勁)緊密相連,更與湖湘文化的薰陶密不可分。“寶古佬”的商業文化心理,也是湖湘文化心理。一方面,他們繼承了湖湘文化中“敢為人先”、“自強不息”、“通變求新”等優良傳統和“湘軍”等精神,在發展商品經濟過程中,他們將這些優良品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資源相對匱乏的生存環境下,寶慶人特別是邵東人求變求新,敢為人先,紛紛棄農從商,成群地走出家門謀發展。在經商創業中,能從最小最少最苦最勞的做起,跋山涉水,吃苦耐勞,鍥而不捨。另一方面,在湖湘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政治軍事與商業經濟總是跛足前行,說白了就是湖南人帶兵打敗玩政治是一流的,而做生意不怎麼的。現在的邵陽人繼承併發揚了湖湘文化中的商業基因。在繼承湖湘文化中的經濟基因的同時,自覺進行思想和文化的解放、突破和創新,創造性地將湖湘文化中“憂國憂民”、“為民請命”等政治思想轉變為關注國計民生、重視衣食住行的經濟觀念,把湘軍“經邦濟世”的革命目標和任務轉換為和平建設的經濟籌謀,把前輩湘軍搞政治、打仗的精神和力量移植、應用到搞經濟和經商上來。
80年代,邵陽湧現了一支龐大的遊商部落,這便是當時的“溫州模式”——“邵東現象”。他們從小買賣的“扁擔經濟”起步,設場立市,在商貿流通領域,30萬邵東行商縱橫馳騁,足跡遍及全國,並遠涉東南亞、俄羅斯和歐美等地。90年代,一批批邵東商人透過商貿達成的原始積累,逐漸向多元化領域滲透,進而創造了“商業城、工業鎮、專業村”的發展模式。
改革初期的“邵商”,面對“姓社姓資”的激烈對峙,面對私營經濟的喜惡判斷,表現出了一種在那個時局少有的前瞻、敏銳、活絡和堅韌。邵陽人以他們特有的財商稟賦,打破了世俗觀念,樹立了湖湘人既能打仗又能經商的新形象,給世人展現了湖湘文化的新視野。
今天,“邵東現象”仍被視為一場對計劃經濟舊體制、舊觀念的突圍,而成為新湘商一面具有象徵意義的旗幟。今天的邵陽,共有近100萬人外出經商創業,其中個人總資產超過100萬元人民幣的邵商已有30萬人。一脈相承的湘籍企業家群體,作為一種新生經濟力量正在商海崛起。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湘人情結:獨有武俠癖(1)
血型學理論有種論斷:O型血的人具有領導力和拓展力,能立刻將計劃付諸實施,強烈的好勝心與佔有慾也會在行動中推波助瀾,過程中面對逆境不折不撓。A型血的人像岩石一般的堅固,偶爾爆發如山洪,奮鬥、抗爭、犧牲,極具英雄主義氣概。這種兩種血型的人都具有尚武“血性”,浸潤著霸蠻、豪俠、堅韌、駭世、剛果等性格因子。
A、B、O與AB這四種血型中,湖南人所持有的比例分別為,、、與。其中A型和O型佔,其他省份則都低於50%。
因此,湖南人有武俠癖(病)。
數千年來湖湘大地歷經了人類歷史上幾乎所有的社會制度的變革,曾遭到過外敵的強勢滲透、侵入與顛覆。冷兵器時代,儘管沒有像海洋那樣相對蠻夷的屏障,但鐵蹄之下,湖南沒有被外族同化,沒有變成其他省份一樣的面孔。
湖湘文明能生存乃至發展,依靠的是湖南人強勢抵抗,依託的是湖南人的尚武精神,依護的是湖南人不怕死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