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後來發生的事情,不得不令左大人“大奇之”。自從1850年“林左江渚幽會”後,即林則徐與左宗棠在湘江長沙段橘子洲頭歷史性握手後第10個年頭,左宗棠得到湖南雙峰老鄉曾國藩的推薦,自募5000人組成“楚軍”,作為湘軍一部分。1862年初,再經曾國藩舉薦,左宗棠升任浙江巡撫,這一年左宗棠50歲,當屬大器晚成……這一切都被那怪異的和尚說中,就連後來“扶棺出塞”之事也在其內,世事如此之奇,也怪。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關於行:一路豪情一路歌(3)

“扶棺出塞”是左宗棠一生中的亮點。1775年,左宗棠率清朝“遠征軍”(湘軍)出征哈密之時,突然想起那和尚的話,敬畏之心徒生。於是,他預囑了後事,附身之物皆備,直至棺材。在他看來,此去一遭,恐已不能“生入玉門關”了。手下人自然有疑,於是,左宗棠說出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丈夫身臨戰陣,有進無退,死到沙場,便是終考。況吾後事俱備,不猶勝於馬革裹屍乎!”然而,這一仗左宗棠居然凱旋而無恙。不過,數年之後,他仍然卒于軍中。這也是命。

左宗棠一生有兩大品質。一是畢生清廉為官,以儉德服人。二是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曾自號“忠介先生”。同朝為官的胡林翼,稱其:“楚材第一人”、“無才出其右者”、“公一錢不私己,不獨某信之,天下人亦皆信之也”。曾國藩評價左宗棠說:“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左宗棠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有兩件事,特別能說明問題。一件事是當他尚在駱秉章府中做幕僚之時,駱的妾弟求其姐找駱秉章賞派差使。當時,駱不管政事,皆由左宗棠料理。因知左公耿直,駱“有難色”。但其妾屢屢請求不已,無奈之下,駱秉章便請左宗棠喝酒。這種事,也是奇怪的。上司竟然請下屬喝酒辦事。然而,左宗棠竟然不領情。酒過三巡,左宗棠即置杯長揖,要向上司告別,摜烏紗帽了。駱糊塗了,忙問為什麼?左宗棠說:“明人不煩細說。意見不合,便當割席。君子絕交,不出惡聲,何必多言。”在左宗棠看來,他倘若為駱秉章的妾弟開此先例,其他的人會怎麼想?今後又怎麼做事?這種為官作風,不僅當時甚為少見,就是在今天,也是值得稱頌的。還有一件事,是說左宗棠與曾國藩絕交。按理說,曾國藩對左宗棠有提攜之恩。沒有曾國藩,左宗棠可能一輩子都默默無聞。然而,天京攻陷之後,兩人關係出現巨大裂痕。曾國藩向朝廷奏報,稱悍賊一網打盡。其中,稱洪秀全之子也積薪宮中*。但是,左宗棠不信,據他了解,洪秀全之子已逃至廣德,被人迎入湖州城。於是,左宗棠上折,說明真實情況,並提及其弟曾國荃之所為。結果,此事令曾國藩大為不滿。他也上折反駁,稱左宗棠是虛張聲勢,自己邀功請賞。左宗棠再上書辯解,且言辭激烈,有口誅筆伐的味道。這種不留情面的做法,致使兩人10餘年的交情付諸東流。其實,這是左宗棠官場之上的一貫作風。在是非面前,他向來口無遮攔,敢說敢做敢當。這在晚清眾臣之中,也是少見的。

左宗棠做人如此,抵禦外侮,盡忠報國,更有一種披肝瀝膽,捨我其誰的英雄氣概。說他是民族英雄,是恰當的評價。

1890年,美國人史密斯出版了《中國人的氣質》,書中高度評價了左宗棠收復新疆,說左宗棠的農墾大軍徹底完成了他的使命,其偉績在任何現代國家的史冊上,都是最卓越的。左宗棠的同鄉與部下,一位叫楊昌浚的人,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詩,題為《恭誦左公西行甘棠》,稱頌了左宗棠的出塞壯舉:“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載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毛澤東後來曾有評價:“沒有左宗棠,新疆的事難說。”多年後,湖南瀏陽人王震也率軍進疆,據說,他進疆的路線,就是左宗棠當年的進疆之路。因為,一路成蔭的“左公柳”可以作證。

關於行:一路豪情一路歌(4)

左宗棠死後葬於湖南長沙石門鄉柏竹村。此墓曾被毀,後重修。墓前有聯,稱頌左宗棠之歷史功績:“漢業唐規西陲永固;秦川隴道塞柳長青。”

豪情難解劉錦棠

巍巍天山/你橫亙南北兩疆聳峙藍天/像塊無字碑/鐫刻湖湘弟子的豪情與難解歌……

這首詩是寫給左宗棠以及隨他出徵大西北的湖湘子弟的。大漠孤煙,戰旗獵獵。血性的湖湘子弟,將鐵的龍舟競渡萬里蒼穹之野。劉錦棠無疑就是位鐵血勇士。

在左宗棠手下眾多的湘軍將領中,劉錦棠最具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