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堂內,青煙繚繞。
旁側的案几上擺著香爐,燃著三支線香,既有安神靜心之效,也做計時之用。石雲來居於上首,手捧書卷,不時看看下面的五百二十八名弟子,卻是監考之職。
這經堂極為寬敞,五百多張木案排開,竟然還有空餘。何禾坐在中間的位置,試卷發下來後,先掃了遍題目,有的會,有的粗通,有的根本不懂。
她並不著急,蘸了些水慢慢研墨,待心情完全平靜,才拿起毛筆作答。
王重陽的全真教倡導三教合一,除了內修法,對儒家典籍、書法、詩詞等道皆有涉獵,有那麼一股子文士風範。
其實正一也相同,古代的道士文學造詣都很高,留下不少文章詩句。你想啊,如果連自己的道統理論都闡述不清,著不成書,又怎麼流傳於世?
所以各宮觀收徒的時候,一致將書法列入課程,經過兩年多的學習,風骨談不上,字跡端正清晰還是可以的。
“浩浩之劫,不知歲月之為幾何,而與天地長久,乃煉形驗證也如此。然而煉形之理、造化之機而有如此之驗,可得聞乎?”
何禾看到題目,在腦中一過,揮筆便寫:
“心之上為九天,心之下為九地。腎到心,八寸四分。心到重樓第一環,八寸四分……一呼一吸,天、地、人三才之真氣往來於十二樓前。”
這是第一題,出自《鍾呂傳道集》,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闡述各種理論。她在觀中修習,經義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小小年紀已接觸過數十部道經,通讀數卷,相當不錯了。
而與此同時,道院正廳內,龍秋與盧元清等人也在討論這張試卷。
老實說,她是很驚訝的,道門的培養體系太全面了,根本是往一個理想中的完美道士形象去塑造。
講得經,讀得史,拽得文,打得架,更重要的是,裝得了逼。
盧元清他們卻覺得很正常,因為自己就是這麼過來的。當然那時功法不全,有些東西想學也學不到。
這種心態有點像現在的家長,我當初過的苦,啥也沒有,所以到了下一代,就一定要彌補缺憾。
與之相比,鳳凰山就是一江湖草莽。
除了小齋,誰也不懂道藏經義,只是跟自身功法相關的,他們會講一講。你讓老顧砍人行,但你讓他背一篇《三九素語玉精真訣》,簡直玩死他。
不過這樣也有好處,他們教的都是自己的心得,將核心內容掌握了,一法通萬法通,這又不是科舉考試,背那麼多書幹嘛?
“當!”
龍秋坐了半天,忽聽一聲清脆的擊磬聲響。盧元清緩緩起身,道:“時間到了,我們先行失陪。”
“您自便。”她也起身回禮。
說著,盧元清領著幾個人進到經堂判卷,弟子們呼啦啦走出來,又被領到練功場。
道院不像鳳凰山,面向群眾開放,是非常封閉的。說是觀禮,實際就龍秋一個,外加政府方面的人員,顯得非常冷清。
而此刻,龍秋閒著沒事,便由兩個俗務道人陪同,逛到了練功場外圍。
弟子們都在裡面等待,水嫩可口的小蘿蔔頭坐了一地,哎喲,特想拔。龍秋站在不遠處,觀望片刻,忽地眼睛一亮,擺了擺手。
“秋姐姐!”
何禾瞪大眼睛,差點想站起來,但十歲老幹部的矜持,還是讓她保持端坐。小姑娘心中激動,差不多有三四年沒見了。
想當初,她在紅梅街的窩棚村裡,酷暑難耐,熱症頻發。龍秋便不時過來施藥,幫了不少忙。後來村民集體搬到新樓,何禾也上了學,就慢慢斷了聯絡。
在龍秋心裡,對方就是個可憐可愛的孩子,力所能及就幫了一把。如今看她入了道門,還挺歡喜的。
在何禾心裡,對方則是個溫柔善良的大姐姐。她起初不知道鳳凰山,入了道門才清楚,哇,原來秋姐姐那麼厲害。但她也沒有後悔,既入道門,便是弟子,走下去就是了。
“……”
倆人一對視,都生出故人相見的驚奇和喜悅,並無紛雜心思。
加油!
龍秋知她不能講話,就做了個手勢,何禾用力點頭,咧開嘴角。
“林俊龍!”
“秋如白!”
“沈塘!”
來自三十四省的五百多個弟子,一個個被叫進去考試,沒叫到的人等在原地,忐忑不安。每座宮觀都有所謂的天才弟子,習慣了這種身份和目光關注,結果一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