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3 / 4)

光復大陸,如何打破韃子的封界令,餘以為上計用間。”

陳永華和陳繩武靜靜聽著,鄭克臧的語氣堅定,顯然並不是徵求他們的意見:“岳丈,二兄,關於祖父當年組織的漢留知道多少?”

二陳對視一眼,兩人都是鄭經時代才進入鄭軍中樞的,因此對漢留洪門這個組織或多少有些知道但絕對知之不多:“應該是當年國姓爺留下的密諜,不過自從當年王上和鄭襲爭位,漢留便已經不聽調宣了。”

“岳丈說的對啊,但往事不可追,再追究昔日對錯並無益處。”鄭克臧目光炯炯的看向陳繩武。“二兄,父王暫時不會再起用二兄,但二兄春秋正盛正是做事業的時候,在家閉門讀書委實是浪費了人才,不知道二兄願不願幫餘重建漢留。”陳繩武驚得目瞪口呆,他沒有想到鄭克臧會如此使喚自己,但他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就聽鄭克臧繼續道。“二兄,餘知道茲事體大,二兄要深思熟慮,但為了本藩的將來,趁著瓊州尚在本藩手中,抽調戶籍還算容易,二兄一定要早做決斷,眼見得韃虜在中華日久,民心已不在大明瞭,所以,”鄭克臧站起身,衝著陳繩武跪拜下來,陳繩武嚇得立刻去拉,但鄭克臧卻死死的釘在地上,不得已,他也只好做對拜的姿勢。“餘以本藩將來相托付了。”

“叔父!”陳繩武無助的看著陳永華,一面是侄子,一面是女婿,陳永華也只有掩面嘆息的份,見到陳永華不出聲,陳繩武一咬牙。“世孫,餘”

68。坂尾之戰

“武平伯,清軍勢大,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築城,就算水泥神奇無比,是不是依舊過於託大了。”鄭軍不過萬人,對面的清軍卻有十餘萬之眾,力量對比已經不成比例了,劉國軒還要冒險在第一線築城,哪怕是吳淑這樣的勇將也有些膽戰心驚。“是不是從長計議。”

“定西伯不必擔心。”劉國軒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架勢,歸根結底至少有一部分是鄭克臧送來的弓矢難進的瘊子甲給了他的膽氣。“本帥已有萬全安排,若是清軍不來則罷,要是來了,定讓其有來無回。”

吳淑並非不知道軍中來了一批數量不菲的上好鎧甲,但在他的想法裡,僅憑几百領甲冑就想跟十倍於己的清軍對抗,簡直有些螳臂當車的味道,然而看著劉國軒一副剛愎的樣子,出身新附軍的吳淑又如何敢一而再、再而三的頂撞如今炙手可熱的劉國軒呢。

不過劉國軒如此自信也並非出於百戰一敗後的目無餘子,事實上漳州的清軍雖然看起來人多勢眾,但地形侷限,清軍不可能把所有部隊都一次性投入戰場,因此鄭軍其實直面的不過是逐次添油的有限力量,而且清軍中八旗兵和綠營兵之間、閩省綠營和外省綠營之間、經制兵和團練兵之間矛盾重重,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把自己的實力全部消耗在漳州的,這樣鄭軍實際面對的壓力就有可能比想象的更小。

但正所謂計劃不如變化,戰場上總有出乎意料的存在,當聽說劉國軒在關東橋東的坂尾建砦作為據點,因為吳三桂之死以及周軍節節敗退而擔心清廷秋後算賬的耿精忠似乎發現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於是一力建議出兵拔除這個心腹之患,在他的堅持下,福建提督楊捷、寧海將軍喇哈達一共勒兵五萬殺將過去。

“何佑、吳淑、林升、江勝,爾等四人各帶一鎮衝陣。”鄭軍全軍只有萬人,又要兼顧海澄的潯尾等地的防守,因此真正能投入戰鬥的不過二千餘人,面對二十五倍的敵人,劉國軒似乎沒有一絲的膽寒。“本帥親自據守砦中,若是敗了,本帥就先摘了爾等腦袋,然後再用自己的腦袋報效王上的知遇之恩。”四名高階指揮官你看我,我看你,劉國軒說的豪邁,但如今的鄭軍一鎮只有四百人左右,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光榮的從軍級軍官晉升為了一名需要親自參與肉搏的協將。“怎麼,怕了?”看到四人的反應,劉國軒激將著。“若是怕了也無妨,你們來留守,本帥親自出擊!”

“請大帥放心!”四人一咬牙齊齊俯身。“僕等願力戰而死,以報王上知遇”

等黑壓壓的清軍逼圍上來的時候,一千六百餘名鄭軍將士已經列隊在砦外。看著這默然無聲卻排列整齊的鄭軍陣列,一種肅殺開始籠罩在自以為勝券在握的清軍將領心中。在無言的對峙了一會之後,忍不住壓力的清軍開始出擊了。

清軍的進攻理所當然的遭到了砦牆上的鄭軍火炮的封鎖,不過鄭軍炮少,清軍兵多,炮擊的結果並不能造成兵力對比上的改變,很快,密密麻麻的清軍就在橫戈待枕的鄭軍將士眼裡逐漸放大再放大

坐在地上休息以免虛耗了體力的鄭軍將士站了起來,以四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