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耍哪路槍法,講究的總是這六字訣:封、閃、騰、挪、吞、吐,以騰蛇般的靈活和槍花的大小見優劣。而此鐵桿梅花槍講的卻是摟、鎮、戳、蹬、捶、掃,別說是五翅開鋒的獨特槍尖,就是那碗口大的槍錘子,也有小銅錘那般厲害。再說那千鈞棍,兩端方正似大梁,唯中部把手處是圓柱形,沉重異常,能起到“槍扎一條線,棍掃一大片”的效用。解驪珠初出陣就偏偏碰上這兩個力大無窮的人,可真成了一根筷子吃藕——專挑著眼兒來的。
這兩個彪形大漢的蒙面人呢?他們可沒有因為碰上了女流而有絲毫的怠慢,待解驪珠一驅驢上來,他倆就相互使了個眼色,竟分前後掄槍使棍地夾攻。可是那機伶的梅花驢還未等他們圍上來,就原地站定了。猛然間,它似離弦之彈丸,卻又曲折蛇行地繞過蒙麵人,把解驪珠送到了背靠山巒的坦蕩處。這一來,對手再多也只能從正面和左右進行攻擊了,從而使她避免了腹背受敵的危險困境。解驪珠心中一喜,要不是在戰場上,她準會一把摟住梅花小驢親了再親。
這時,使槍的到了驢前,解驪珠不等他動手,身形一長,雙刀劈向他的臉面,可是那柳葉雙刀卻只在此人眼前虛晃一下,旋即分左右削到了他的雙肩。持槍的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