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唐朝穿越指南 作者:風雅頌

娘”(不是用來專門稱呼后妃的,只是普通的兒女叫自己的母親)等為主。如果您覺得自己是個有身份的成年人,在母親面前需要規矩嚴肅,那麼就叫“母親”。

如果被您穿越上身的那位皇子或公主,跟皇后感情很親密,那在非正式場合可以像普通平民人家一樣直接叫“阿孃”,唐代宮廷裡的禮法規矩並不像後世那麼冰冷嚴格。如果是正式場合,或者您惹皇后生氣了需要小心賠罪,那麼就得跟著外人一起,當面稱她為“皇后殿下”—不是“皇后陛下”,只有皇帝可以稱“陛下”。

您叫了“阿孃”,皇后答應一聲,叫您的小名,或者“兒啊”之類,娘倆兒正談心,外面奴婢通報:“聖人至。”

來的不是孔夫子,也不是關二爺,是您的親爹當朝皇帝。

唐代一般人等對皇帝的當面稱呼,較流行的有“聖人”“主上”“大家”(皇帝身邊人用,大臣一般不用)等,傳統的“陛下”當然也可以使用。至於“皇上”這個穿越流行詞,在唐代似乎是一個書面用語,沒看到活人這樣當面稱呼皇帝的例子。“萬歲”則是群眾情緒激動時給皇帝拍馬屁用的,日常並不把這個詞當作一種稱謂。

至於您這個剛穿越上身的王子公主嘛,不建議叫“父皇”,這個詞在唐代也未見作為稱呼語出現。同樣,如果感情親密,您就像平民家庭一樣直接叫喚“父親”或者“阿耶”就行了。

跟叫母親的“娘”系列相比,唐代對父親的稱呼,我們看上去會覺得比較陌生、比較亂,也比較坑爹。最流行的稱呼是“耶”(爺)的各種衍生,如“耶耶”(爺爺)、“阿耶”(阿爺)。父母合稱“耶(爺)娘”很常見,如老杜《兵車行》“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木蘭詩》“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但是還有一種對父親的稱呼,是“哥哥”。《舊唐書?王琚傳》:“玄宗泣曰:‘四哥仁孝……’”這裡的“四哥”,指的是玄宗的父親睿宗(在同母兄弟中排行第四)。《舊唐書?棣王琰傳》:“惟三哥辯其罪人。”這裡的“三哥”也是指他父親玄宗(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李世民有一封寫給兒子李治的信,文末署名也自稱為“哥哥”。

“哥哥”這稱呼,在唐代既指父親,又指兄長,如唐玄宗還曾經在公開場合稱他長兄寧王為“大哥”“寧哥”。據說這稱呼是從草原民族傳過來的,在唐代還沒有定型。所以我鄭重建議各位穿越者,不要隨便管路人,甚至自己親兄長叫“大哥”“哥哥”,這稱呼很容易讓人家在輩分上佔您的便宜—唐代對兄長的安全稱呼是“阿兄”“(排行)+兄”,建議使用。

我們回來還說對父親的稱呼,口語上可以親熱地叫“耶耶”“哥哥”,書面語或者嚴肅場合,自然要叫“父親”或者“大人”。

8。見了官員別亂叫“大人”,除非您想拜乾爹……(2)

“大人”作為一個當面的口頭稱呼語,在唐代,只用來呼父母,個別情況下可用來呼直系血親尊長,絕不能用“張大人”“王大人”“李大人”來稱呼各種官員。比如李世民在太原勸他爹李淵起兵反隋時說:“大人受詔討賊……”敦煌變文《舜子變》裡也有:“舜子叉手啟大人:若殺卻阿孃者,舜元無孝道,大人思之。”

其實用“大人”來稱呼父親,直到近代,還一直儲存在書信習慣當中。舉個例子,我們可以從《紅樓夢》裡看到清代人在口語上已經不叫父親為“大人”了,賈寶玉叫他爹“老爺”,賈環和賈蓉是叫“父親”,但是一寫書信,比如認了寶玉當乾爹的賈芸,就寫“不肖男芸恭請父親大人萬福金安”。

“大人”是什麼時候變成對官員的稱呼語呢?具體的時間,我也說不清,但是“大人”和“爺”的稱呼演變過程一樣,都是從“稱父親”逐漸擴大、外延,一種叫作“親屬稱謂語外化”的現象與諂媚風氣相結合,最後“大人”的語義變化為稱呼官員,“爺”(老爺)變化為稱呼主人、貴人。

好吧,您這就問了:既然在唐代不能用“張大人”“王大人”來叫官員,那我面前站著姓張姓王這兩位大官,我該怎麼叫他們?總不能直接叫名字吧?這也太不禮貌了。

嗯嗯,懂禮貌的是好孩子……唐代稱呼官員呢,大致上有以下這麼幾種叫法。

一是“姓”+“官爵”。這裡的“官爵”不必是全稱,比如劉某人任職“散騎常侍”,往往只呼為“劉常侍”。基本上各個官爵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稱呼,姓趙的“兵部尚書”和姓錢的“禮部尚書”都被稱為“趙尚書”“錢尚書”,姓王姓李的“司勳主事、考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