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麻花也是臘月裡一個重頭戲。
前一天,鐵蛋兒把一口袋糕面從糧房揹回家解凍,第二天就是臘月二十三,是送灶神上天覆命的日子,家家都要蒸糕,喂炸糕和糖心給灶神爺吃,給灶神爺甜一甜嘴,好上天報告好事忽略壞事。似乎有了賄賂的嫌疑。
先前已經把胡蘿蔔擦絲沼熟的湯水,放在屋外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經過冷凍結冰在消融去掉冰碴,然後反覆地熬煮就成了蜜甜的糖心。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都是一大早就開始粉糕面:把解凍的糕面放入一個大鋁盆中,加入溫水用手拌勻搓涅,直到用手用力一抓就可以捏成一個球為止,大蒸糕之前要拿一點看糕面本身的軟硬,才能估計加水的多少。
粉一個小時左右,便開始蒸了,把粉好的糕面放入沸水上面的蒸籠中,看到粉狀的糕面變成黃橙橙的就再一層層撒上去,幾粻糕蒸出來,便是揌糕了。
把蒸好的素糕放在塗上素油的大面板,鐵蛋兒就洗乾淨手準備揌糕了,用手按揌剛剛出鍋的素糕,會燙的不得了。所以旁邊放一盆冷水,手要不時放入冷水裡降溫,還不能把冷水帶入素糕,否則,下油鍋的炸糕就都成了撈不起來的糊糊。
等把素糕揌到表面光滑,香味撲鼻時,就只等捏糕下油鍋炸了。
糕裡要包紅糖、紅豆餡什麼的,還有就是捏成圓圓的片糕,趁著熱乎放入燒開的油鍋,個個炸糕都像小孩子冒出來的鼻涕泡,鬆鬆脆脆,裡嫩外焦!再蘸上蜜甜的糖心那美味沒的說。
炸完糕該炸麻花了。
鐵蛋兒媽早已將炸麻花用的面起子叫做“肥頭”的面發好了,然後加牛奶、雞蛋、白糖和酥油到麵粉裡,一斤麵粉二兩肥頭,把各色東西混勻,加入小梳打,用涼開水和麵。一大早就和出來的面柔軟筋道。
把和好的面切成一塊塊的小劑子,撒上素油,放在熱炕上醒幾個小時,在糕炸得差不多時,便要幾個人同時開始搓麻花,把一個劑子放在兩手之間搓,一邊搓一邊兩手裡的麵條便擰在了一起,成了一條麻花繩,再兩頭一繞,一條三股的漂亮麻花就呈現在眼前了。
山丹和顧海平也一起學習,不一會兒就搓得像模像樣了,還有幾個村裡來幫忙的親戚一起,幾個人同時動手,一鍋炸二十幾條麻花,輕輕鬆鬆就供得上油鍋的進度。
每每年節,村裡的親戚便開始互相幫忙製作各種年貨。家家熱熱鬧鬧的,一派辭舊迎新、和樂融融的景象。
臘月二十三也叫小年,各路神仙都會天上覆命去了,這一天之後到大年夜這幾天就是草原人所謂的無神日了。
然後是臘月二十六的大掃除,把一冬天積垢的塵土灰塵都打掃乾淨。
鄉下的土房是土牆土頂,要把家裡的行李、炕上的鋪陳都拿起來放到裡屋,把大炭爐子燃起來。
先把牆面和屋頂用抹布擦一遍,把使一次刷上去的白泥粉和落上去的塵土擦掉。
灰塵播土的像刮沙塵暴。顧海平自告奮勇地戴好口罩、帽子一塊塊地兒地擦,擦完一個屋子,人已經變成雪人一樣了。
顧海平到院裡使勁拍打身上的白灰,西伯利亞的冷風會把那陳年的灰塵送上天。
山丹說顧海平白鬍子白眉毛像聖誕老爺爺。
鐵蛋兒媽在屋裡撒上水,等塵土落盡,顧海平又在鐵蛋兒媽的指導下開始先用清水刷一遍,接下來用新調製的白石粉水再往牆上刷,橫一遍豎一遍,刷出來的牆面是整整齊齊的網格,特別潔淨漂亮。
那清新的泥土的氣息滿含了新年的韻味。
鐵蛋兒媽對這個未來的女婿很滿意,他做事的精細和認真,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已經給她留下美好的印象。
透過幾次的接觸她已經放心地把女兒交給了他,她相信他不會讓她的女兒受苦的。
等牆面乾透之前,山丹和母親開始擦洗家裡的大紅櫃和取下來放出去的鏡子和相框,還有沒法挪動的大水缸。
把一切清理乾淨,就開始洗被褥的護裡。
草原人還不知道用被套,他們的被褥只是在裡面加上另外一層布單做護裡,一年洗幾次,拆拆洗洗。
一家人的被褥有八到十套之多,就是大約二十張布單要洗。
鐵蛋兒媽用一個大鋁壺在大炭爐子上燒了幾大壺熱水,把拆下來的護裡用溫水、洗衣粉泡好。
山丹和二蓮便開始用兩個大洗盆、瓦楞的搓板開始搓洗。
一冬天煙燻火烤,護裡已經很髒,洗得水烏黑烏黑的,還有一股伴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