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會死!”
“不說別的,單憑趙州牧去長安迎接陛下時,就必然會與李、郭汜、樊稠等人開戰。”
“而趙州牧是奉詔行事,佔據了大義,最後自然會獲勝。”
“那麼李、郭汜、樊稠等人,最終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如果趙州牧去學習這些人,只怕日後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類似趙州牧這樣的諸侯,來討伐趙州牧!”
趙風一聽就清楚。
王機看似是在考慮自己的安危。
但實際上,王機更希望自己去迎接天子,然後尊天子令。
趙風想都不用想,就直接拋棄了這個想法。
迎接劉協容易,放權也容易。
但最後劉協肯定不會放過自己。
因為只要自己活著,就會對劉協造成威脅。
所以劉協必然會想辦法除掉自己。
功高蓋主的大將,都會被皇帝忌憚,從而找機會除掉。
何況趙風這種,隨時會威脅到劉協的人,自然是早點除掉的好。
不然,為什麼董卓、李、郭汜、樊稠、曹操等人,都是實行的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
趙風可是記得,赤壁之戰時,魯肅曾經對孫權說過,江東所有人都可以投降,唯獨就是孫權不能投降。
其他人投降了沒事,但孫權投降後,就會變成籠中之鳥。
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莫名其妙的死掉。
趙風沉吟良久,覺得這迎奉天子的事,好像不怎麼符合自己的利益。
如果是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自己最後可能會無法稱帝。
而只奉天子,然後坐等被削權的事,就更不符合趙風的利益了。
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其他的辦法,最終趙風罷了罷手:“好了。”
“此事,我就隨口一提。”
“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
“說不定,這是李、郭汜、樊稠等人,派來試探我的。”
“所以此事,就暫時議到這裡了。”
然後一揮手:“諸位都散了吧。”
眾人走到大廳中間,紛紛對趙風行了一揖:“喏!”
說完,就陸續開始退出了議事廳。
不過。
其他人都在退出議事廳。
只有田豐,還在站在那裡,一動不動。
等眾人都退走後。
趙風疑惑道:“元皓兄,可還有事?”
田豐點了點頭,對趙風行了一揖:“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只是其一。”
“當主公一掃寰宇後,可以學習堯舜之事!”
趙風點了點頭。
田豐這是擔心自己想岔,所以留下來補充自己的觀點。
畢竟按照王機所言。
田豐這個戰略,最後會導致,自己被其他諸侯給剿滅。
而即便僥倖成功,自己最後為了不背上‘篡位’‘謀逆’的罵名,也只能當一輩子漢臣。
而學習堯舜這話,顯然就有點大逆不道了。
這自然不能當著眾人的面,直接說出的。
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真相
堯舜禪讓的故事,被後世廣泛流傳。
當然,不但是後世,就連漢末,其實也是在流傳的。
但趙風當初在學習這段歷史時,就覺得十分奇怪。
為什麼堯、舜、禹,都是在禪讓大位。
如果古代人,就有這麼‘民主’的讓位一說。
那從堯、舜、禹,的‘民主’時期,一直到清朝結束,難道社會一直處於倒退發展?
這顯然是,不符合社會發展進步一說的。
因為在堯、舜、禹‘禪讓’之前,黃帝王朝子孫相傳,共傳了七君。
如果從皇帝子孫相傳七世,然後到堯、舜、禹的相繼‘禪讓。’
這就是社會發展的進步。
之後的幾千年,又回到了子孫相傳,那自然就是社會發展的倒退了。
關於堯、舜、禹的故事。
漢末現在最常見的,孔子撰寫的《尚書》版本。
故事大概就是。
堯,號陶唐氏,是帝嚳的兒子、黃帝的五世孫,居住在西部平陽。
堯當上部落聯盟的首領,和大家一樣住茅草屋,吃糙米飯,煮野菜作湯,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塊鹿皮禦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爛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