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敏度的提升,直接引起了機械硬碟儲存容量的提升。
林鴻要想實現儲存裝置,自然是無法在大腦裡面製造出一個告訴旋轉的磁碟結構的,也無法制造出超級靈敏可以隨時進行定址的磁頭。…;
不過,這也沒關係,除了機械硬碟,還有一種硬碟,即固態硬碟。這是一種由控制單元和儲存單元組成的硬碟,簡單的說就是用固態電子儲存晶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碟。這種硬碟,實際上在八十年代末就已經出現,不過由於各種原因,至今還停留在實驗室中,並沒有得到普及和商業化。
固態硬碟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flash晶片作為儲存介質,不需要電源也能儲存資料。另外一種,則是基於dram;必須專用的電源保護資料安全。這兩種技術,說白了,就是之前的rom儲存技術和記憶體技術的進一步升級,將其容量擴大而已。
固態硬碟的特點,就是存取速度快,其速度可以和記憶體相媲美,其速度便可想而知。美中不足的是,其製造成本也非常的高,比機械硬碟要高多了,其商業化程序非常緩慢。
林鴻對這些新技術非常關注,他的興趣之一,就是了解和研究這些還停留在實驗室當中的高階技術。因為,這些技術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按照電子行業的發展速度,這些東西,在未來的五至十年之內,都很有可能會變為現實。
林鴻在自己的“天眼”裡面製造不出機械硬碟,卻是可以製造出固態硬碟,其製造過程,實際上和製造其他硬體結構相差不大,甚至還要更為簡單一些,因為這些結構,基本都是一樣的,像平原一樣平坦,一望無垠。
林鴻估算了一下,使用開關蛋白代替flash晶片的話,其硬碟密度可以超過1tb/平方英寸,1tb也就是1000gb,這個容量,相對於現在的硬碟儲存裝置來說,是相當驚人的,因為現在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的硬碟密度,最大也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