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3 / 4)

小說:超腦駭客 作者:冰點沸點

構當中。

一個比較簡單的模型,就是將檔案系統當成一個記錄本,這個記錄本的每一頁都是一個檔案,每頁紙張上面印刷了一個特定的表格,上面分別填好了一些欄位,例如“檔名”、“檔案型別副檔名、“檔案大小”、“許可權”、“所有者”、“正文內容”等等。

想要建立一個檔案,就只要在上面填寫一下這些資訊即可。

在記錄本的最前面,有一個目錄,分別記錄著這些新建立的檔案的名稱和位置(即頁號),要想找到某個已經存在的檔案,只要對這個目錄頁進行查詢就可以迅速找到所要找的檔案。

當然,計算機中的檔案系統設計,要比這個複雜很多。並且,通常情況下,一個檔案的內容,並不僅僅只是存在一張頁面上,有時候,檔案過大,一張這樣的頁面裝不下,必須使用多個頁面才行,這就需要另外使用一個頁面來維護一個“檔案頁面目錄”,這個目錄和最前面的那個目錄類似,不過它儲存的內容,是一系列的頁面地址。使用程式對這個檔案進行讀取的時候,就需要根據這個目錄,去分別讀取那些頁面。

而更復雜一點的,這個鏈式結構,可能不只兩層,還有三層、四層,甚至更多層。

第397章 超大容量和速度

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檔案系統就是軟體問題,一個好的檔案系統,可以給整個系統帶來非常大的效能最佳化。windows的檔案系統最初是fat系列,例如fat16,fat32,後來又有一種升級型ntfs,而linux的檔案系統是ext格式,它們的系統各有利弊,不過基本的原理相差不大。

檔案系統中的資料,是儲存在硬碟上的。

要想設計檔案系統,必然和其儲存裝置的物理硬體結構——硬碟密不可分。

在計算機的早期,是沒有硬碟這一結構的,對計算機程式設計,用的是打孔紙,將程式編制在打孔紙上,然後插入讀取裝置,從其中過一遍,計算機就將程式給讀到了記憶體當中,然後再交給cpu去執行。

後來,盤式磁帶出現,對於計算機儲存裝置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一盤磁帶所能儲存的資料,甚至以gb為單位,並且資料極為可靠,至少可以儲存二十年以上,立刻成為unix系列主機資料備份的主要儲存裝置。

磁帶作為儲存裝置存活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並且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格式,例如qic、dlt、slr等。

1953年的時候,ibm701計算機用了一種新的儲存器——磁鼓,利用鋁鼓筒表面塗覆的磁性材料來儲存資料。由於鼓筒旋轉速度很高,因此存取速度快,它是作為記憶體儲器使用的

磁鼓的出現,給磁碟打下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在磁碟出現以前,還有一種過渡的儲存裝置,那便是磁芯。這是由美國物理學家王安1950年提出的利用磁性材料製造儲存器的思想。然後福雷斯特則將這一思想變成了現實。磁芯儲存從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直至70年代初。一直是計算機主存的標準方式。

七十年代初期。軟盤作為便捷的儲存裝置也出現在大家的眼中,這其實是ibm儲存裝置部門研發新的磁帶裝置無果之後的產物,由於其便捷性,後來軟盤和軟碟機。成為了微型電腦的標準配置,直到現在。軟盤也還在廣泛使用。

實際上,早在1956年,世界第一臺機械硬碟儲存器就已經由ibm公司發明。其型號為ibm350ramac。這套系統的總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個直徑為24英寸的磁碟,其體積有兩個冰箱的大小,真是一個龐然大物。

沒錯,又是ibm,這個公司的確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公司,給計算機的發展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如果沒有ibm。計算機要想達到今天這個水平,可能還要一段很長的時間。

相對於當時已經比較流行的磁帶、磁鼓和磁芯技術,這個龐大的硬碟簡直就像是一個玩具,一個笨重的原始恐龍,但是其所使用的技術,卻又是一個飛躍。

在計算機的歷史上,所有裝置都基本遵循一個由大到小的原則,首先是科學家們將裝置的原型給做出來,證明其可行性,然後再針對這個原型不斷地進行最佳化,微型化,最終進入實用階段。

機械硬碟的結構大致是由磁碟和磁頭組成的,磁碟不斷地旋轉,磁頭不動的話,就能夠在盤面上畫出一個肉眼看不見的磁軌,磁碟上的資訊便是沿著這樣的軌道存放的,而磁頭讀取上面的技術,便是磁阻和巨磁阻技術,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