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樂的遊戲,也是當時操練軍隊的一種手段。

既然蹴鞠是一種群體的活動,就需要有一套遊戲的規則才行,比如說怎麼樣論輸贏,哪樣的動作可以做,哪樣的行為是被禁止的,都要有明確的規定。不然的話,一大群老爺們兒拼盡全力,擠在一個土場當中拼搶一隻圓球,既沒有什麼意思,也容易產生糾紛。

好的遊戲規則的訂立可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但早期的蹴鞠規則我們已經無從知曉。

漢代以後,再經過幾百年的演化,到唐代時蹴鞠自然更趨成熟,其標誌有二:一是球變了,由實心的球變成充氣空心的球;二是場上出現了球門。

最早的鞠是用毛髮糾結成一團,填塞在皮囊之中,踢起來不太輕便,彈性也很有限,不容易踢遠。

唐朝時出現了內中充氣的鞠。內中充氣,一則可以使球體變輕,再則也增加了球的彈性,使球變得更輕靈,玩起來更有趣。

充氣圓鞠的關鍵之處是內中的氣膽,估計當時是用動物的尿脬來充當。

小的時候看見鄰家的孩子玩過豬尿脬。殺豬之後,剛取出的豬尿脬溼溼的軟軟的,吹足了氣,把口繫緊,圓鼓鼓的樣子有點兒像氣球,不過比氣球厚重一些。

鼓脹的尿脬風乾以後,整體為灰黃顏色,好像還有一些暗紅的血絲布列在上面,曲曲折折,樣子極難看。摸上去外皮粗而硬,很不舒服。它的彈性也不如氣球好,但要比氣球皮實得多,輕易不會破碎。總體來說,只能是聊勝於無的土玩意兒。

唐代用尿脬作為氣膽的皮鞠,彈性自然比不上現今的足球,不過,比起毛髮填塞的實心圓鞠,也算是進了一大步。

氣膽之外就是皮製的外殼,先將皮子分割成瓣狀,再將它們縫在一起,形成一個平滑過渡的圓球。

《唐摭言》中記載,唐文宗時有一位翰林承旨學士,名叫王源中,平日裡閒暇的時候常常和弟兄們在家裡玩蹴鞠。

有一次正玩得熱鬧,圓鞠突然彈起來打到王源中的額頭上,打出一塊傷痕。正巧皇上傳旨要召見他,王源中匆忙趕往宮中去見皇上。皇上看見王源中頭上的傷,問他怎麼弄的,王源中就把蹴鞠的事告訴皇上。文宗感慨道:“你們兄弟們能經常在一起玩蹴鞠,實在是和睦啊。”

圓鞠能把王源中的額頭打破,說明它還比較堅硬,外面的一層皮子熟得不好,或者接縫處縫製得比較粗糙,這樣硬邦邦的東西猛然打到頭上,也是夠受的。

2

球的變化自然引發遊戲規則的變化,唐代蹴鞠的玩法也趨於多樣化。

一種玩法是傳統的雙球門踢法。

蹴鞠中球門的出現應該是一種革命性的變化,具體的年代不可考。有了球門,也就有了相應的記分規則,使輸贏量化,自然也增加了蹴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可以說,球門使蹴鞠從簡單的遊戲變成一種激烈的競技運動。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少年輕球戲爭籌(2)

唐代仲無顏在《氣球賦》中描述當時人們玩蹴鞠的場面:“交爭競逐,馳突喧闐。或略地以丸走,乍陵空以月圓。”

這裡描繪的情形頗類似於現代的足球。其中有帶球長途奔襲,有拼搶斷球,有盤帶過人,也有大腳遠射,場面相當火爆。從這一點上看,說蹴鞠是現代足球的起源,非常恰當。

可惜,唐代以後的蹴鞠並沒有沿著雙球門的方向繼續演化,到了宋代,雙門逐漸消失。

唐朝蹴鞠的第二種踢法是單門制。

《文獻通考》中說:

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否,豈非蹴鞠之變歟?

這裡說的便是單球門的蹴鞠踢法——兩根高杆立在場中,高杆中間結著繩網,在距離地面六七米的高處,網中央開著一個圓洞,也就是所謂的球門。

這種單球門的踢法一直延續下去,到宋代時已經十分完備,宋時的許多文獻中都有具體的描述。根據那些描述向前推測,大體也能明白唐朝時的玩法。

遊戲的雙方人數相當,各由一個球頭率領,隔網而站。比賽時,雙方要透過網上的那個球門把球踢到對方那邊去。

當然在踢起之前,同伴之間必須有配合和轉換,這中間也有一定的規則,不能亂踢一氣,而最後踢向球門的那個動作要由球頭來完成。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腳,就好比今天在足球場上的臨門一腳。這一腳既要踢得高,更要踢得準,讓球從高處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