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3月31日,國務院批准立項,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自此?開了帷幕。
1990年1月,日本發射了一顆小小的“飛天號”月球探測器,一躍而成世界上第三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時任國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同志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院長打電話,關切地詢問:“研究院是否可以組織一下探月的論證”。隨後,研究院安排了研究。不久,航空航天部也召開了探月專題討論會,部署從技術上探討探月的可行性。此時,發射通訊衛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正在研製中,首枚火箭的試驗性發射不能直接發射使用者的通訊衛星,但是又不能空發一枚火箭,那麼發射什麼衛星呢?1991年,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提出研製一顆模擬星,模擬星沒有通訊衛星的具體功能,但重量、介面與以後要發射的東方紅三號通訊衛星基本一致。在論證時,技術人員發現火箭飛向月球的速度要求是11千米/秒左右,最低要求是千米/秒,而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飛向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速度已?達到了千米/秒,速度差得不多。只要再增加一點速度,飛向月球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火箭的技術效能清楚了,大家很興奮,他們琢磨著設計一個有意義的金屬物體,上面繪有中國國旗或地圖,並取名為“探月一號”,然後用火箭送到月球上去。“探月一號”到達月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