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懷鎮抵達豆村,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楊愛源、續範亭、張培梅、朱德、任弼時、林伯渠等與會。會議著重討論了保衛太原和八路軍彈藥、給養補充等問題。
從撤退命令下達至10月2日,內長城防線各軍相繼向預定地區轉移集結,在砂河和平型關外殲敵的計劃隨之破滅。正如閻錫山所言:“撤兵令下意淒涼,指揮雜軍愧無方。原由平型復南口,孰意茹越殞鑑堂。”
內長城防禦作戰從戰鬥打響到撤退,歷時10餘日,二戰區所屬軍隊憑險據守,進行了積極的抵抗,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廣大愛國官兵浴血奮戰,為國捐軀的精神是值得後人稱道的。而作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的閻錫山,親自赴嶺口督戰整整一個月,無疑也是值得讚賞的,但其中也暴露出了他在戰役指導上的一些失誤。如:把敵“放進關內圍打”的計劃,不啻為引狼入室的一步誤棋。如前所述,內長城防線是閻錫山苦心經營多年的一道防線,完全可以依此阻敵,平型關方面與敵相持10餘日就是最好的例證。相反,把敵放進平型關再進行圍殲,不但使內長城防線喪失作用,而且將憑險據守的積極防禦作戰,變為同裝備優良的日軍進行陣地消耗戰,實為失己所長,補敵所短。當關東軍第15旅團突破茹越口防線,攻陷繁峙之時,閻錫山仍無信心圍殲。試想如果將板垣第5師團放進平型關內,能否將敵全殲?幸好後來未實行原來計劃,否則果真把板垣放進關內,其後果更不堪設想。 。 想看書來
一、整軍抗戰(25)
由於有此誤棋,致使作戰計劃變化太快。從軍事戰略學上講,指揮官應根據戰局的發展與變化,及時修訂其作戰計劃與方針,但是,閻錫山在此次戰役中,還未全面實施其把敵“放進關內打”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