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克虜伯之葡萄鋼,世界稱美,它可貴之處,就是熔鑄時瞬息之妙的一點,軍隊也是如此,同一器械,同一訓練,而有優劣之分者,就在精神上的一點。日俄戰爭時,精神的價值,決定了戰爭的勝敗,實可作為殷鑑:俄國自大彼得帝以來,以萬乘之尊,雜伍傭卒,遊學歐洲,力學制造,回國後,改行徵兵,製造船械,雄踞歐亞兩洲。它的軍學、軍制、軍器,皆卓然可觀,惟是它的精神,不及日本遠甚,臨上戰場,意志不堅,戰士不以戰勝為志,且不以為敵俘為恥,故一戰而大敗於日本。日本之所以能夠戰勝俄國,並非它們武器與戰法都比俄國優良,而它們戰志與精神,實超過俄國多倍也。日本明治維新,物質建設與精神建設齊頭並進,戰端開始,它的有形物質,且遠不及俄國,惟是其無形的武士道精神,上下一貫,氣貫長虹之概,實在可以壓倒了俄軍,使俄軍聞之喪膽。”
從上述閻錫山《軍國主義譚》的主要內容,不難看出,閻錫山上呈此件的目的,是為了讓袁世凱學習後起國家德國和日本的“立憲”和“軍國”強國之道,使中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