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可餐,美侖美奐,心裡便癢癢地發起繚亂。使喚來小廝兒拿了二十兩銀子,後臺裡侍奉。
那舞臺上的美人兒是第一次出演龍駒寨船幫會館的大場面,也是第一次被人賞銀,誠惶誠恐之時便“瓷”在後臺一角,慌亂了手腳,也慌亂了心事。
龍駒寨船幫會館的花戲樓是嚴格按照宋元時期勾欄的規格和明清廟臺的特色綜合而成。前臺屋頂雙簷捲棚歇山,後簷為重簷翹翼歇山,戲臺築在園池之中,呈亭子式,三面敞開,高出地面之上,進深三分之一處設有輔柱,用來懸掛帳幕臺幔。臺口圍一低矮柵欄,輔柱後砌有山牆,與後牆相連,構成後臺。輔柱前無山牆,三面敞開,以供觀眾圍觀。戲臺前部為表演區,後臺則為藝人化妝休憩之用,叫做“戲房”。前後臺之間以板壁、屏風和帳簾隔開,由戲房通向前臺的上下場門是被稱做“鬼門道”的,鬼著,意思是說角兒扮演的都是以往昔人,“鬼門道”是出戏和入戲的門檻兒。坐唱戲房,神思恍惚,常常是魂裡夢裡戲裡戲外攪和在一起。
“一萼紅”這一刻就是被“瓷”在“鬼門道”裡了。
絃索已盡,鑼鼓冷寂,手捧著二十兩賞銀的戲子分不清是出戏還是入戲。
凝神俏立,忘卻了卸去戲裝,一抬眼就看見了那個出手大方的男人。
手被拿捏過了,放在掌心柔情繾綣地把握著,貓眼石的大珠戒從張滿貫粗大的手指上取下來,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