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小說:小城舊事 作者:知恩報恩

鐵路的搬道口也修了立交橋,拉板車的不用爬高崗,也就沒必要在茶館裡歇腳了。

這時老菜市裡姓聶的一家開的茶爐子卻紅火起來,隨著自由市場的不斷開放,她家的茶水竟然供不應求。裝置也先進了,是立式的白鐵皮焊制的大茶爐,用鼓風機催火,上端還有個汽笛,水開了時,拉警報式的尖叫起來,我們在家裡,都能聽到那茶爐子響呢!

*時期,還有一家茶爐子特別有名,就是位於交通局北側、丁字路口拐角處的老莊家。應該說老莊家的茶爐子,很現代也很專業,立式的大白鐵茶爐有好幾個,幾條街上的機關商店都由他家供水喝,又因為*鬧派性時,他家的茶水專供某一派免費喝,所以女主人又得名“阿慶嫂”,是當時運河街上少有的幾個市井名人呢!我則叫她莊大姨,也在我們那一片居住,她的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生了八個兒子,最後,非生了一個女兒,才善罷干休。想想光是燒茶爐子,就養活九個孩子,而且最為奇特的是,個個都是小胖子,外號也都是“莊大胖”、“莊二胖”之類,就更不能不嘖嘖稱奇。用街坊鄰里的話說,老莊就是有本事,喝白開水也能長肉。

我們小時候也賣過茶。因為賣茶是成本可以忽略不計,而又是人人可為的生意。放暑假了,家裡燒上幾壺茶,在鐵小門口的大路邊的大梧桐樹下,搬著個小方桌和幾個小凳子,一天也能掙個塊兒八角的。若是在戲園子門口,等到散場時,喝茶的人會更多。不過結局似乎也挺悲劇——因為生意很好,就把家裡的小口大肚兒的瓷缸拿去裝水,結果不小心打破,一夏天掙的錢,不夠買缸兒的本了。

2007年10月16日

放蜂子

夏天,放蜂子的季節,縣城的街頭佈滿了南方來的放蜂者。箱群都集中在縣城中心的主要路段和鬧市區。那些蜂箱,都是透過火車運輸的,所以第一個落腳點,就是有火車站的縣城,然後以此為中心,再僱用板車,向鄉下擴散。

那時縣城裡的樹木花草很多,而且縣城面積很小,走不多遠,就是農田了。所以蜂子跑不多遠,就有花蜜可採。忙忙碌碌的小蜜蜂,給平靜的縣城平添了喧鬧,而放蜂人用蜂箱加帆布蓋起的帳篷,也成了市民們獵奇的場所。

於是家家有了新鮮的蜂蜜吃了。大家提著個藥用的鹽水瓶子,就近找到一個養蜂人,花個一元八角的,就可打上滿滿的一瓶蜂。據說蜂蜜治咳嗽有奇效,在放蜂的季節快結束時,還要多打些儲存起來。

空中到處是紛飛著的蜜蜂,連我家院裡子的那棵大棗樹上,也嗡嗡聲不絕於耳,因為這時棗花開得正盛。有了蜜蜂,就免不了挨蜜蜂蜇。其實你不惹它,它也不會蜇你,那小東西愛憎分明。所以,挨蜇的大都是調皮的小孩子。不是這個眼皮腫的老高,就是那個手指頭腫得像胡蘿蔔,我那時挨的蜇也不少,因為蜂箱和蜜蜂太神奇,有事沒事,都要跑到養蜂人那兒看熱鬧。記得有個特別調皮或者說壞得出奇的小男孩,讓蜜蜂痛蜇了好幾口後,就把一大捆稻草點著,朝蜂箱中扔去,蜜蜂死的死,逃的逃,害得養蜂人哭哭啼啼了好幾天。

據說蜜蜂蜇人後,它的毒鉤子扎到肉裡拿不出來,就會死掉。於是被蜇後,我們的報復,就是捉到蜜蜂,捏著它的身子,用它身上毒鉤子的部位,去抵在衣服上,讓它把毒鉤子扎進去,然後再放飛它。想想這樣做,真是殘忍,而且還是濫殺無辜,因為它畢竟不是蜇你的“兇手”。

蜜蜂蜇人是很痛的,好像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治,據說最好是用蜜蜂所屬的蜂箱裡的蜜抹上就可以很快消腫,但辨別一隻蜜蜂的老家在哪裡,實在是件很困難的事。有時蜜蜂蜇人,不是一隻兩隻,而是一群,這時被蜇的人,只能手裡揮舞著隨便抓到的樹條或者硬紙片大力驅趕,撒腿狂奔。有一次,一個在鐵路邊偷煤的農村小孩,不小心,倒在了蜂箱上,被一群蜜蜂盯上了,只見他疼鬼哭狼嚎,兩手捂臉飛跑。鐵道的東面,是大魚塘,大人們齊叫跳水,小孩子便一頭鑽進魚塘裡,半天不敢露出頭來,而那蜜蜂,則在水平上嗡嗡叫著,半天不散。

如今縣城再也見不到放蜂人的蹤影了,也不會再見到那陣容龐大的蜂箱群,偶爾還會在鄉下看到外地來的放蜂者。但蜜蜂卻還是有的,我院子裡爬山虎開花的季節,就會從葉叢裡傳來陣陣嗡嗡聲,近前細看,竟是無數的小蜜蜂在*呢!

2008年6月30日星期一

喝餅子

燴茄子或豆角子時,用小鐵鍋,放大量的豬油和水,以及大量的辣椒和鹽,然後在鍋

四周依山傍水貼上喝餅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