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娘曾對他說過,要是萬一她遭遇不測,就到柴草垛裡找一卷油皮紙,紙裡內東西極其重要,讓他一定記得拿取,不必再回村裡,等他長大了再看。
花滿樓撓撓頭,找到村外娘說的柴草垛,幸好這裡柴草垛距離村子甚遠,沒被焚燬,他鑽入柴垛叢中尋找,果然找到個油紙包,不敢開啟揣在懷中,拍拍胸脯,想起娘說過,若真遭遇不測,一定要向東方或北方逃,千萬別向西逃,更不要入南詔,他年紀小雖不懂孃親說的什麼意思,卻牢記在心。
馬華狗酒足飯飽,打著呼嚕睡過去,等醒過來,猛然打一激靈,多出個心眼,雖然說是把母子倆人射死掩埋了,不如把這倆顆人頭剁下來分埋在兩處,如此才能一勞永逸的安穩。
馬華狗讓手下剁屍體的人頭,結果半晌都沒找到孃兒倆的屍首,馬華狗怒火盈懷,令人在村中扒倒房屋,放火焚燒,這些賊人似的家丁胡亂燒殺一陣,附近兵卒、歹人聞訊也來趁火打劫,花滿樓血跡滿身,在路邊紅荊叢中脫去血衣,把油紙包用繩子牢牢捆在腹部,撿起布單裹住頭身,混在逃難的村民之中,村民攜家帶口,哭爹喊娘牽羊抱雞,搶匪搶的紅了眼,隨即追上砍殺,跑的慢的不斷慘叫倒匍在路上,花滿樓猶如瘋魔一般,最後竟顧不得赤身*,在山野之間向東狂奔,躲避搶匪追殺。他個不足十歲的孩子,不知何處是藏身之所,只是不斷向東,憑著機靈的腦瓜,飢一頓飽一頓,一路流浪討飯到江南臨安。
臨安城城牆外靠護城河有一排垂柳,垂柳下有個擺羊腸湯攤的老婆婆,多年來無人知其名姓,只知她家住城南,婆家姓楊,她的羊腸湯噴香四溢,雖都是配以香草八角等作料,獨獨她的羊腸湯最回味無窮,街坊鄰居喚她楊婆婆,每天一大早,鄰里熟客買了炊餅、饅頭,再配上一碗熱騰騰羊腸湯,這一天就算舒舒服服過了,楊婆婆心腸好,有客人即便沒帶錢賒賬,她也笑臉相迎端上一碗,之後客人再去,不管銅錢給與不給,她都再給盛上一碗。
花滿樓衣衫襤褸,拖著半隻掉了底的鞋,隨人流入了臨安城,這鞋是他娘給他做的,如今娘已經不在了,跑丟了一隻,唯一剩下的沒底的鞋,他也捨不得丟。
花滿樓飢腸轆轆在城中轉悠一陣,沒找到施捨,又出了城,把鞋放在河岸上,跳入護城河中捉小魚,楊婆婆聞見奇臭,回過頭去看,見自己身後有隻破爛不成型的小孩鞋,散發出餿怪味,以為是有孩童惡作劇作弄她,咕噥著把鞋踢到路旁。
花滿樓在護城河中,看見楊婆婆把自己的鞋踢飛,被路過的孩童當做玩物,瞬間不知被踢到哪裡去,他從河中爬起,叉腰質問道:“老婆婆,你為何要踢飛我的鞋子?”楊婆婆抬頭見個小乞丐氣勢洶洶對著自己,忙道:“小乞丐,我怎知是你的鞋子,你看這樣可好,我請你喝半碗羊湯,我們兩訖了。”
花滿樓人小鬼大道:“婆婆,我不是乞丐,我娘說男子漢寧肯餓死也不要飯,我只是一時借些吃的,等我長大了,我挨家挨戶還了。”楊婆婆覺得這小孩子說話與常人不同,站起身掀起木蓋,舀上滿滿一碗道:“你的鞋子早就穿不得,你喝了這碗湯,我再賠給你一雙。”
花滿樓突然間大哭道:“那是我娘做的,你如何陪的了,除了我自己的,我絕不要其他。”
韓氏也就是改名換姓之後的葉花淚(詳見外傳《綠花魂》),挎著竹籃來到羊腸湯攤前道:“楊婆婆,替我打兩碗羊腸湯,我兒子不綠將要參加科舉,他最喜歡喝你的羊腸湯。”
楊婆婆笑咪咪道:“好嘞!不綠這孩子才華出眾,出口成章,背書過目不忘,有“羨半城”之雅號,不少好人家姑娘都盯著,打探著他一舉一動,我看此番科舉定能金榜題名。”
韓氏笑道:“街坊都這麼誇他,我這心裡也跟著樂開了花。”楊婆婆把羊腸湯舀入陶罐內,又問道:“韓大嬸,你的綢緞莊是不是又新近了一批嵌花綢緞,我鄉下弟媳婦們要我替她買一匹,她們幾個合夥做幾身衣服,過年過節圖個喜興喜興。”
花滿樓扯住楊婆婆衣袖不依不饒,打擾她二人談話,韓氏遞過去十八枚銅錢,把陶罐放入竹籃中,好奇道:“這小子是誰?竟如此無休止哭鬧?”楊婆婆實話實說道:“我也不認識,適才不慎踢飛只在我攤前臭氣熏天的鞋,他就哭天喊地,嚷著要我賠他,我也不知他那隻鞋子被我踢去了哪裡。”
韓氏綢緞莊生意交由夥計打理,她也樂的閒來無事,遂慢條斯理道:“小孩子一時任性頑皮,我來替你問問。”
韓氏對花滿樓道:“大嬸問你幾句話,你要如實答來!”花滿樓不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