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許多*黨議員來說,減稅的目的是扭轉過多的盈餘。2001年的投票使稅收很快就前進到了那一步。然後,當盈餘消失後,減稅的目的是提供短期經濟刺激。再後來,可以越來越清晰地看出他們並非為了實現那一目標,減稅的目的又變成了促進經濟的長期增長。直到現在,許多本意良好的政治家和記者都很難面對現實。
那戰爭又怎麼樣呢?
關注了外交政策討論的人們都知道右派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他們決心與中東進行一場戰爭,而另一個方面就是減稅。追溯到1992年,保羅·沃爾福威茨(Paul Wolfowitz),時任國防部副部長(現在是常務副部長)試圖推行現在人們廣為了解的“布什主義”的官方防衛系統,包括他寫的被稱為介入伊拉克的檔案,以及對其他國家採取先發制人的攻擊的合法性檔案。迪克·切尼(Dick Cheney),時任國防部部長,一開始贊同該觀點,在面對公眾的反對時,他退縮了,但他和很多其他在當局關鍵職位上的重要人物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一直還在繼續煽動一場伊拉克戰爭,並努力將先發制人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政策。
在這樣的背景下,已經或應該很清楚了,入侵伊拉克的目的,正如減稅一樣,並非是真正對當時事件的一個反應(在這一事例中是“9·11”事件);它不過是早就存在的更為激進的施政方案的一部分。在減稅那一事例中,政治和媒體的當權者不相信右派真的是在追求他們所宣稱的目標。相反,大多數人深信布什當局所提供的不斷變化的所謂理論依據。與伊拉克的戰爭最初被證明是正當的,原因是提出了薩達姆·侯塞因和“基地”組織之間有聯絡。但當並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確有這種聯絡時,除了當局在繼續盡其最大努力說服公眾之外,事件演變成了薩達姆制定了核計劃(當局故意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一概念曲解成包括化學武器,以混淆這一問題……但在搜尋範圍內並沒有發現有毒氣體,也沒有真正對美國造成嚴重的威脅,把公眾嚇住的只是蘑菇雲的景象)。將這一計劃考慮在內,許多溫和主義者確信:與伊拉克的戰爭是個好主意,同時國會也為布什推進戰爭開了綠燈。
最終,相信伊拉克制定了核計劃的說法遭到了質疑。兩項證據之一的伊拉克購買鋁管被證實是一個錯誤的解釋:那些管道並不適合他們所宣稱的用途……鈾的加料器。另一關鍵證據,據稱可以證明伊拉克從尼泊爾購買鈾的檔案,被證實是偽造品。但那時,布什還在向美國推廣這樣的理念:美國透過在伊拉克建立一個*政府,會使該地區形成*的潮流……一個理想的目標,又一次得到了許多本意良好的溫和主義者的支援。只有一次,詹姆斯·伍爾西(James Woolsey)攻擊了這場戰爭,大眾相信他受到了政府部門高層的約束。他宣稱伊拉克戰爭是“第四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在此將冷戰視為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將會是一場包括敘利亞、伊朗以及伊拉克的衝突。
導言 變革的勢力(5)
有這樣一個模式,事實上,在能源政策、環境政策、保健政策、教育政策等政策方面也都是極其相似的。在每個事例中,布什當局制定政策的官員都曾有持激進觀點的歷史,這也意味著當局本身有激進的目標。然而在每一個例子中,當局都透過另外的偽裝來使溫和主義者再次確信……透過為它的政策提供理論解釋,使之看起來並非都那麼激進,而且,在每個例子裡,溫和主義者都採取了姑息的策略,試圖部分地迎合當局,他們對政策的激進主義和不信守承諾的跡象都輕描淡寫,不予關注。年輕的基辛格是對的,習慣於安定的人在面對一股變革勢力時,不能使自己相信究竟發生了什麼,因此在對付它時是無力的。
我應該承認我並不十分肯定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現在我們的政治和社會體系,面臨如此激進的挑戰。在20世紀90年代,富人們乾得很好,但是為什麼他們對那些看起來那麼遙遠的事情如此仇恨呢?比方說收入的再分配。公司繁榮發展了,那為什麼廢除恰當的環境法規的要求如此強烈呢?教會的所有控制都是有效的,那為什麼還會有對教會和政府分離的攻擊呢?美國的力量和影響力從未這麼大過,那為什麼這破壞了我們的聯盟並且增加了軍事的投資呢?越來越清晰的是,右派想做上述所有事情,為什麼我們這些不同意該目標的人不做出反應呢?
新聞的規則
在這樣的時代,首先要搞清發生了什麼。作為一個業餘的記者,我把這稱為新聞報道的規則……也就是如何來講故事。這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