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2 / 4)

小說:大明官 作者:風雅頌

這年頭大家族領袖人物的作風,方應物暗暗感慨。但他不能做出任何不忍心的表示,否則今天製造的氣場就功虧一簣了。下面還有大合作,在王家面前不能弱了氣勢。

如此便沉聲道:“我們方家也不是斷然無人情的,將這刁奴打斷腿作為懲戒後,就送回京師方家養傷!”

看著方應物三言兩語決定了王通的命運,首先引著王家動手廢掉王通,最後卻還要把王通送回京師家裡,方清之腦子中冒出了一個詞:殺雞給猴看。

自己這兒子真不是善茬,也不知道跟誰學的,方清之無奈想道。(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多謝父親體諒!

王通雖然不住求饒,但仍是被拖了出去,還是被王承義帶來的王家人拖出去的。王通死活不明白,為什麼王承義老爺會絲毫不念及舊情分和王家面子,對著方應物幾乎是任取任求?

他不知道,王承義這次來到榆林城,正是被方應物請過來的,甚至干係到一些巨大的利益。在這筆利益面前,他王通只是毫無價值的螞蟻而已。

這還要從邊市說起,這些日子有很多商家都到榆林城來尋找機會,並想走動方應物的門路。可是方應物一概不接受宴請和送禮,彷彿對邊貿利益毫不動心,大家只能望而興嘆,感慨方小相公太有潔癖。

其實方應物不是沒有想法,他雖然不是貪財的人,也沒想將銀子當做追求目標,但自從穿越以來日子一直過的貧窮,為此苦頭不少吃。如今面對自己一手促成的邊市,方應物還是萌生了從中賺一筆錢的念頭。

畢竟錯過了這個村就沒下個店了,以後若進入官場,總不能靠著貪贓枉法來賺錢罷。再說這是他親自創出的商機,利潤若都讓別人賺走,心態也不容易平衡。

可是最大問題在於,組織人力、資金、貨物,並如期將貨物運到榆林參加邊市交易,然後將馬匹、皮毛、珠寶等貨色運回內地,最終變成白花花的銀子,這個過程是一項頗為複雜的系統工程,很考驗綜合實力。

方應物在西北勢力略顯單薄,信得過的人手也遠遠不足,很難面面俱到的搞定所有事情。而且他並沒有多餘精力去做。

所以此時最需要的是可靠、有力的合作方,為此方應物琢磨幾日後。便想到了陝西三原的王家。如今王家也算是一門親戚了,與別家素不相識的比起來還算略微可靠一些。

早在過年前。方應物就打發了熟悉邊情的王敬前往三原,並帶了一封親筆信給王家的族長。當然,信裡面完全就是單純的問候,方應物不可能落下什麼證據在紙面上。

至於真正要傳達的內容,是透過王敬口信捎帶去的。方應物的話很簡單,五月份榆林要開邊市,人傻錢多速來

從今天王承義的反應看,王家對這件事還是非常熱心的。。。。。。方應物察言觀色後,暗暗想道。

王通不過是方大秀才用來試探的工具而已。若非王家熱衷於邊市,王承義怎麼會如此低姿態?

確實也如此,與邊貿數以萬計的利潤相較,一個王通無足輕重,王承義當然不可能為了王通壞掉方應物的心情。

所以說,王通這種小人物,最可悲之處不在於其分量輕,而在於他過度積極表現的心理,把自己分量看得很重要。

人人都有無力的時候。方應物也當過最底層的倉庫書辦,但卻不能認不清自己的地位。不適當的突出表現只會招來反作用,出頭的椽子先爛就是這個道理。

卻說王承義主動處置了對方應物大不敬的王通,緩和了屋中的氣氛。此後便對方應物介紹起王家狀況:“這幾十年天下承平,陝西商人輩出,多出自三原、涇陽、朝邑、渭南、綏德這些地方。我們王家雖然也稱得上三原望族。但向來耕讀傳家,卻沒有什麼經商的傳承。

不過近年來家大花銷大。倒是想在商賈之事上有所經營,以供奉家中用度。不過比起那些先行一步的同鄉。王家真有些遲了。

如今陝西商屆有兩項最大買賣,一是與西番的邊貿,二是響應朝廷開中之法,向邊鎮輸糧,然後去關東、江淮支鹽銷鹽。但已各成氣候,我王家都很難插手做大。

所以年前聽聞應物小哥兒使人來傳話,說是要在邊市中收利,家父欣喜若狂,此乃天賜良機也!如果經營得當,只怕要成為鹽法、西番之後的又一大陝西財源。

故而沒出正月,家父便讓我急忙出了家門,到這榆林來與你見面。家父說了,這是應物小哥兒幫襯給王家的機遇,王家必將盡力而為!”

王承義的話很坦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