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起了運軍需的腳力。”
方應物“哈哈”一笑道:“原來孫老爹也算個邊塞達人,不知道願意留下助我一臂之力?這次提早做好準備,說不定我們都可以發大財。”
本來孫敬有些不安,這種違法買賣誰知道方應物介意不介意?不過他聽到方應物的笑聲後,便又安了心。
如果真有機會,誰甘心當一輩子長途腳伕?孫敬抱拳道:“願效勞!”
這頓酒席,三人一邊商議一邊喝酒,最後不知不覺齊齊酩酊大醉。散了時,孫敬靠在椅子上,一動也不動想動,方應物和孫林互相攙扶著,踉踉蹌蹌離開了。
孫小娘子從裡間走出來,開始收拾起桌子。但她動作很大,碗碟叮叮咣咣的不停作響,吵得她父親迷迷糊糊難受。
孫敬勉強睜開眼睛,埋怨女兒道:“動作輕些,這些東西不是咱家的!”孫小娘子充耳不聞,動作反而更大了。
她能不生氣麼,從頭聽到尾,本來她是主角,但卻都把她忘了。明明都快扯出話了,但最後還是不上不下沒個準話,她到底如何自處?父親倒是有了準頭,哼!
“慣會作怪!”孫敬醉醺醺斥責幾句,摸到床上睡了。
走出院子,便有深秋涼風吹來,孫林感到酒醒了幾分,忽然拍額道:“今天怎麼誤了正事?本來是該談小娘子的,歪了歪了。”
“歪樓不怕,既然留住了爹,女兒自然也就跑不了!”方應物豪氣干雲的說。(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ps: 為什麼卡文的總是我,真坐了一天,哎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成了!
時間已經進入了十一月,邊塞的天氣漸漸變得冷冽起來。今年對延綏鎮而言,是輕鬆的一年。
最大原因就是北虜比較消停,只有在八月時候,達賊試探性的襲擾了一下高家堡。其餘時間和其他地點大都風平浪靜,是難得的一個安寧年景。
年年喊防秋,今年卻輕鬆了一次。邊民都要感激王越和餘子俊兩位曾經主持西北大局的老大人,若非有王公數年間連戰連捷和餘公修建邊牆,今日又哪會受到餘蔭。
榆林城北數里地方,有一要害之處叫做紅石峽,在此修築了關隘並設有重兵把守,是邊牆防線的重要一環。這日,北虜使者孛忽羅又出現在關外,早得過吩咐的紅石峽守軍不敢造次,飛騎上報到榆林城。
此時楊巡撫正與崔師爺、方應物商議整理軍屯的問題,忽然得到紅石峽急報,道是韃子使者孛忽羅又來了。
方應物大喜過望,情不自禁的拍案道:“如果滿都魯拒絕我們的條件,那麼孛忽羅就不會浪費時間再跑一次了。既然他來了,那說明滿都魯大概要接受我們的條件了。”
方應物拍桌子顯得有點失態,但他確實興奮。若他的籌劃一步步變為現實,這種運籌帷幄的滿足感很令人興奮,大大漲了自己的面子。何況他作為策劃人,也會有很多明的暗的好處。
方應物本來只是抱著只管出主意不負責成功率的念頭提出對策,成了是好事,不成也沒什麼損失而已——狗頭軍師大都是這種特質。
此刻知道了極有可能成功時。方應物心裡得意的自言自語:“當初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楊巡撫也很振奮,既然當了守邊大臣。誰不想建功立業?但按照朝廷制度,巡撫地位超然。又是文臣,所以不會因為戰敗論罪,但同時就算打了勝仗也不會記錄戰功。
所以邊鎮巡撫固然權勢極大,但想做出點醒目業績不容易,不是人人都有前巡撫餘子俊那樣修千里邊牆的本事。
但今次楊巡撫卻感到機遇真來了,如果盤踞河套一帶的北虜可汗滿都魯接受了冊封,那麼他的業績就不亞於前巡撫餘子俊。如今餘大人已經貴為兵部尚書。。。。。。
話說回來,雖然冊封的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滿都魯大概也就是表面上應付差事。但就算是門面功夫。那也是了不起的功績了。
在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對北虜就轉攻為守,總體上落了下風,西北邊境回收了數百里。
以近幾十年來這種狀況,只怕誰也不敢想北虜可汗會接受朝廷冊封,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但偏偏就在他楊浩巡撫任上做成了,這不是業績是什麼?
一片歡欣中,方應物又想到了開邊市的事情。這事在榆林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如果提前大肆囤積一批貨物。肯定可以發一筆財——靠政策賺錢就是這麼容易。
卻說這孛忽羅第二次進入榆林城,與上次被晾著的待遇是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