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頭冒火。這次輔別的不會,專會佔據道德制高點扣大帽子。別說他這個第三大學士,就是首輔萬安明裡暗裡也沒少被劉珝罵過。
但劉棉花也沒辦法。劉珝乃是皇上備位東宮時的老師,不是那種掛名的翰苑坊局老師,而是真真正正的親近老師。就是現在皇上見了劉珝,也要尊稱一聲東劉先生。
所以這劉珝在內閣底氣很足。十分敢於罵來罵去。當然劉次輔罵人也是有自己的道理,他與萬安、劉吉一起被諷刺為紙糊三閣老,便覺得自己受了拖累。故而看萬安劉吉都不順眼。
我忍。。。。。。劉吉充耳不聞,翻看起別的奏疏。心裡不停冷笑。若連這點委屈都是受不起,那就枉稱劉棉花!
他知道。首輔萬安表面寬和內心陰鷙,總有一天會找劉珝算總賬的,他只要靜靜等待機會漁翁得利就可以了。他比萬安小十歲,比劉珝小几歲,時間在他這邊!
理智歸理智,但劉棉花心情還是有點憋氣,這時候從延綏鎮發來的六百里緊急奏疏送進了內閣。
延綏鎮韓巡撫的奏疏正文並不長,但附帶的一篇策論卻洋洋灑灑寫了數千字,更難得的是沒有廢話,全是實打實的內容。韓巡撫特別點明,此策乃浙江生員、奉旨軍前效力方應物所上,請朝廷定奪。
劉珝臉色不大好看,他剛貶損過方應物,這韓巡撫就上了這麼一道奏疏,很沒面子。
但劉棉花心情轉而大好,感覺狠狠地出了一口氣,方應物用詩詞幫他刷聲望失敗的淡淡芥蒂頓時消除了。
要說王恕徇私提挈,難道韓浩也有什麼道理一定要公然抬舉方應物?再說為了抬舉一個少年人,編出這幾千字的籌邊策,那也太不可思議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