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2 / 4)

小說:大明官 作者:風雅頌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方應物這必然是逆反心發作,今天故意要如此的。

只聽方應物繼續說:“確實該在正項稅賦上奏請朝廷,但同時也要先在加耗上做文章。稅賦科則從朝廷出。加耗卻是地方自行裁量把握!

若將加耗重新平均過,令各縣官田減少一斗加耗。民田各自增加二斗加耗,如此便也可以達成減輕官田貧民稅負之目的。這位先生以為然否?”

被請來的客人聞言愣住。險些忘了田賦除了正項之外還有加耗。所謂加耗,就是增加徵收的損耗,畢竟米糧運輸過程中肯定有損耗。加耗是根據各地情況自行收取,只要不出民亂、不影響解納到朝廷的皇糧就可以。

如果王巡撫要拿加耗做文章,那確實不用透過朝廷。只要能壓制住地方,想加多少損耗還不都是他一句話?這並非沒有先例,很多貪酷的地方官橫徵暴斂,都是透過加耗手段來實現的。

方應物這算是威脅麼?告訴他們想託關係從朝廷方面壓下來是沒用的,地方官員也有地方官員的變通對策!

又有人冷聲道:“好,好,若真想加耗,我等自然是攔不住的,那就請官府來加罷!”

從加耗方面入手,王恕當然想到過,但是擔心引起更直接的激烈反彈。

因為加耗是**裸的官民博弈,沒有“朝廷法令”這種轉圜餘地了,只能正面硬碰硬的對抗。

所以剛才王老大人沒有提到這茬,一是防止事態過於激化,二是想留為後手。可是他沒想到方應物冒冒失失的將“加耗”拋了出來,這讓王恕心裡又是一通大罵。

他開始考慮是不是拼著別人笑話,將方應物趕出去?這真像是來搗亂的。

卻見方應物大笑道:“在下若為巡撫,今年當然是不加。不過今年府北遭了水災,需要錢糧賑災,似乎濟農倉不太足用,為之奈何?

諸公作為本府名流,眼見同鄉遭難,莫非不想表示心意麼?每畝加耗二斗作為賑災糧,這還是能支援起罷?當然,如果諸公沒有善心,那就可以不必在意我胡言亂語。”

本地眾人一片默然,一時之間誰也沒有開口。王恕卻難得老眼大亮,自己怎的就沒想到這個名頭?方應物處事還是有兩把刷子!

用賑災的名義在民田這裡加耗,大義和道理上就能站住腳了,至少增加了地方大戶的拒絕成本。

再說加稅這種事就怕開頭難,一旦開了頭,確實加徵二斗糧,那就容易形成定例。

如此看來,時機已到,王恕決定丟擲自己的真正殺手鐧。他咳嗽幾聲,將注意力都吸引過來。

“諸君聽我一眼本官巡撫江南,見這蘇州府拖欠錢糧甚巨,陳年舊賬,累計無算。故而本官意欲奏請朝廷,豁免掉歷年拖欠稅糧。先前與朝廷諸公書信往來,提議過此事。諸公並無意見,或可樂見其成也。”

場內一片聳動。方應物也微微驚訝,原來這王老大人也有後手!常言道。打一棒子給一個甜棗,這就是那個甜棗麼?

江南本來稅賦較別處為重,又因為永樂年間帝都北遷,稅糧解送也隨之變化,原來只需解送到南京,現在則需解送到北方。

結果距離遙遠了十倍,稅糧成本急劇增加,從到導致負擔嚴重增加,出現了大面積的嚴重拖欠現象。蘇州府作為財賦重地首當其衝。

這種拖欠到宣德年間達到了頂峰,據說當時蘇州府從永樂到宣德期間,拖欠稅糧達七八百萬石,最高峰時期,蘇州府每年新增拖欠達百萬石。

後經宣宗皇帝大力治理和豁免了一部分,但仍有大量稅糧拖欠至今,成為很難徹底根治的頑疾。

目前僅蘇州府拖欠歷年稅糧就高達三百萬石,數目仍超過了全年額定稅糧。如果能全部豁免掉,那自然是給蘇州府解了套。

卻說眾人反應過來後。一起感謝道:“王公仁德,此誠為善政也,吾等皆感念於心。”

聽在方應物耳中,感到本地人道謝其實只是漂亮話。沒有半點誠意,也毫無實質性表示,好像國家豁免拖欠錢糧是理所當然似的。

其實也不怪他們。拖欠錢糧是累積幾十年的事情了,蘇州人早就死豬不怕開水燙。

這些年來。可謂是年年催繳,但卻是年年還不清。還了舊的又欠新的,凡大戶人家多半都是有拖欠的,沒拖欠才是稀奇。幾十年帳算下來,還是看不到還清的跡象。

而在王恕王巡撫看來,反正這些拖欠幾十年的錢糧幾乎不可能再收回來,而且國家這兩年內外還算平靜,國用尚足。所以將豁免拖欠錢糧拿來做人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