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本地大戶民田群起反對,朝廷蘇人聲氣呼應。另一方面,朝廷宰輔怕影響到蘇州府賦稅,一直也不很積極。”
“當然總數不可變。不然朝廷那關就過不去。官田每畝降一斗租稅,民田每畝升二斗賦稅,如此解送朝廷的總數還是一樣的。”
方應物品味出來幾層意思,莫非王恕這是打算動用行政命令強行去搞?這可不容易,而且是非常有可能內外交困而失敗的。
他勸道:“老大人此舉只怕不容易,歷代前賢都如此嘗試過,成功者寥寥無幾。”
“不容易也要試試看,總要有人來做這件事!不然朝廷要吾輩鎮守地方,有何用處?”
對王恕這負責的態度。方應物除了一個服字,還能說什麼?難怪王老大人在成化年間這個烏七八糟的時代,是如此醒目。
這可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樣的精神。方應物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也許到了真正面對問題時,才會展現出自己的本性罷。
但這次是王恕的事情。。。。。。方應物突然想起來。這些與他有什麼關係?這與他和王銓和解有什麼關係?
王恕道:“這種均平賦稅的大事,本地佔慣了便宜的大族們只怕都要反對。將來討不了好。其實老夫正發愁無處下手,恰好王家主動送了把柄在手上。這就是一個契機。
那王銓家中本來就是東山大族,特別是出了王鏊之後,更是名望大漲。做事之前要先造勢,如果東山王家肯帶頭表態支援平均官民田賦稅,至少不是壞事罷?”
方應物嚇了一跳,難怪王老大人方才喧賓奪主的幫自己回絕了王家,原來是想在這方面要價錢!他是想綁著自己一起去幹!
方應物當然明白,對罵吵架也就罷了,還是文人君子之爭。但若涉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