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3 / 4)

小說:大明官 作者:風雅頌

與他談談。”

李老先生點點頭道:“那也好。我這就去告知他們。”說罷起身告辭。

王恕身份尊貴,不用送客太遠。便叫方應物替他將客人送出去。

等到了大門外,李老先生對方應物道:“方小友請留步。你日後若有功夫。可以再去勸勸我那女婿。”

方應物疑惑道:“令婿是何人?”

“你見過的,叫做祝允明。”

方應物不由得暗暗嘆道,這些吳中名士之間真是盤根錯節,透過各種各樣的關係緊密聯絡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一個的地域性小圈子。

同時以此關係網為平臺,上下左右互相呼應,源源不斷的在圈內製造出新一代名士。當然,前提是這批人確實很有才華。

送了李老先生走,方應物回到書房。卻看到王恕老大人坐在那裡皺眉深思,手指頭有節奏的在書案上敲擊。

王恕思考的很投入,沒有注意到方應物進來。直到方應物重重的咳嗽了一聲,才將他驚醒了。看了方應物幾眼,便開口問道:“你讀書所為何用?”

方應物連忙竭力表現自己,“經世濟用,上報國恩,下撫黎民,這才不負生平志也。”

王恕點點頭。讚賞道:“雖然不知是否嘴上功夫,但能說出來,便也不愧是商相公教導過的。”

方應物十分無語,若你老人家想表揚後輩。把前面那句“不知是否嘴上功夫”去掉行不行?不然真不知道你這是諷刺還是褒獎。

王恕話頭一轉:“你對蘇州府官田民田之事知道多少?”

方應物有點興奮,見了幾次面,說話都是虛對虛。除了悲憤的為自己人品和能力辯解之外,其他實在沒什麼好說的。王恕談起土地問題雖然顯得很突然。但可算有個實在話題了。

他有心表現一把,迅速略略回想了上輩子的研究情況。蘇州府可是明史中的重點研究物件,材料多如牛毛。

便有條不紊的答道:“據我所知,蘇州府土地七萬頃左右,十分之七是官田,十分之三是民田,也就是說,官田畝數在全府是三分有其二。”

王恕一雙老眼瞪得極大,他當然清楚,方應物都是正確的,這才更令人吃驚。

這方應物的語氣很輕描淡寫,彷彿只是說一些微不足道的常識。可是此人不過是個十六七歲的小秀才,剛剛出家門沒幾天而已,居然對蘇州府土地狀況瞭如指掌,各種資料張口就來。

別說方應物這種偏遠山鄉出來的,就是讓蘇州本地讀書人來說,十分之九也說不上來蘇州府有多少畝地,構成比例又是怎樣的罷?一般讀書人誰會去研究這些東西。

王恕真來了興趣,“你繼續講。”

方應物道:“官田租太重,民田稅太輕,長此以往,必然弊端叢生!”雖然他說得簡單,但在王老大人面前這就足夠了,老大人聽得懂意思,不用太羅嗦,點到為止即可。

所謂官田,就是國有土地,比如學業田、抄沒田、建國前張士誠勢力留下的土地等等;所謂民田,就是私有土地。還有個區分就是,國家對民田收的叫賦稅,對官田收的叫地租。

蘇州府官田多,民田少。民田基本上都被大戶地主所佔有了,普通貧民無地可耕的,便被迫去租種官田。

但是還有個問題,官田的租子極重,是民田的數倍。一畝地如果是民田,只需交稅兩鬥,而官田可能就要上繳六七鬥。官田太多,也是蘇州府上繳錢糧能佔到天下十分之一的原因之一。

所以就出現了嚴重的賦稅不均問題,蘇州府大多數農民租種官田,承擔了極重的官租和加耗,但少數大戶佔有的民田卻只須繳納很少賦稅。

這是極其不平衡的,自從建國起這個問題就一直存在,也是有識之士一直想糾正的。

方應物針對這個問題又道:“如此小民不堪重負,財禪力屈!而小民難過活,只怕久則致生他變!現如今已經有不少流民逃戶了罷?”

王恕頭一次對方應物正眼相看,鼓掌道:“說得好,老夫委實想不到。你居然有這等見識!倒是令老夫刮目對待了。

實話實說,老夫這次去北邊諸縣勘查水災時。看到官田災民因為災情傾家破產、賣兒賣女者比比皆是,近日就一直想著這件事。根子上還是官田租稅太重。租種官田的貧民實在不堪其負,所以要均平賦稅。

自從上任時起,老夫就時時有此念頭,現在打算開始著手推行。”

方應物插話道:“歷代治蘇先賢多有此意,但大都不成功,甚至有為此罷官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