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這樣的尷尬?
二是自己失去了平常心,實在太急於求成了。即便想聲望衝擊首輔寶座,也該循序漸進,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小事情做起,一點一滴的積累。而不是上來就操作如此高難度的動作,把自己陷入力有不逮的處境。
人就是這麼奇怪,再聰明的人也有執迷不悟的時候,只有吃到了教訓才懂得反思。
劉棉花一邊反思,目光一邊在人群裡逡巡,彷彿在尋找什麼人。但很遺憾,朝臣們密密麻麻的站成一團,官袍又大相雷同,想迅速找到方應物不容易。
對堂堂的次輔閣臣而言,現如今唯一的指望似乎就是自家女婿了,只能期待有機變的女婿出面救場。
卻說方應物站在人群裡望著劉棉花,已然目瞪口呆的愣住了,這個場面連他也沒有想到,更沒想到老泰山機關算盡也居然如此不濟事。
在他預想裡,其實從來不指望劉棉花登高一呼便能召集千兒八百人,但只要有百八十個也就夠了。再多也沒什麼太大的邊際效益,又不是真要與天子死磕。
雖然老泰山名聲不佳。但以老泰山的次輔之尊,再有幾個親信幫著煽動。這應該不難。畢竟朝會上有上千朝臣,招呼十分之一怎麼看也不成問題。
但是誰承想,劉棉花慷慨激昂的一番說辭併發出號召後,居然沒人響應。至於那幾個叫好的人,一看就是親信託兒,騙得了自己也不了別人。
對此方應物實在是不知說什麼好了,只能暗暗感慨雖然這年頭高層昏庸,但中下層的人心士氣還在,尚未完全沉淪。只是上不來而已。
所以朝臣們才會在這時候擺出不合作態度,不啻於是對紙糊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