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3 / 4)

我面子!出了這個門你就是老大,搶了我的不少風頭,不要以為我不知道哦!看在你是老臣子的份上,我一直給你面子!但是你卻是經常在人多的時候折我的面子,你可不要太過分啊!不要以為好欺負!

這話說的有點太突然了,孫權事先沒有喝酒的徵兆,所以張昭有點發呆,隨即跪倒在地,淚流不止——這老傢伙,終於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不止一次的觸怒龍顏了,於是連續的馬後炮。

不過張昭就是張昭,即使是這個危急時刻也要顧及自己大臣的尊嚴,回敬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託孤的重任,這是我的職責所在!

話語不多,但是擲地有聲,再加上老淚縱橫,比起搖尾乞憐的求饒有效果多了,孫權也是感覺有點失態,於是就很識相的把佩刀扔在地上,君臣二人在大家的注視當中相擁而泣了。

但是,這個故事並非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因為孫權只是給張找一個臺階,確切地說是給自己一個臺階,並非是真的聽從張昭的意思,所以,事畢,依舊按照自己的想法,派遣使臣前去封賞。

不過,張昭一語成讖,事態的發展和他預料的一樣,孫權遭到了天下人的恥笑,於是,為了挽回名譽,進行危機公關的孫權連忙去拜訪稱病在家的張昭(意見不被重視,老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乾脆躲起來了),尋求原諒。

按理來說,孫權都已經來了,可以了吧?不,張昭這個倔老頭的脾氣還沒有消呢,堅決不出來見客。

由此引來了君臣戰爭的高潮階段——孫權也有氣了,媽的,已經很給你面子了,不要倚老賣老好不好?不出來是吧?那我就把你的門給堵上,你這輩子都甭想出來!,於是讓手下開著推土機把幾立方的土堆到了張昭家的大門前。

其實就是嚇唬嚇唬,但是,根據細作報告,張昭這廝不僅沒有悔改的意思,反而在裡面也把門給檔上了,土的面積和外面差不多,很明顯的在告訴孫權——爺爺我就不出去了!

這下子孫權的火竄上來了:你以為我不會動真格的嗎?!弟兄們!放火!

看看外面的主子要給自己提前舉行火葬,不知道張昭有什麼想法,不知道那些有可能做陪葬的僕人是什麼表情,總之,張昭就是不出來。

無奈,孫權被打敗了,連忙叫人滅火,算了吧,歷史上曾經有過放火把自己中意的人才給逼出來,結果鬧出母子二人抱在一起在山上被活活燒死的慘劇,為了不續寫這個神話,增加自己的恥辱記錄,孫權只好認輸,這更好的印證了那句古話: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張昭和孫權比,就是那光著腳丫子的。

看看來硬的不行,孫權只好來軟的了,一直站在門外不走,看樣子大有不見張昭不回宮的勢頭。

裡面自然是觀察的真真切切,張昭的子孫們看看孫權不來硬的了,估計是最後一招了,再逼急的話沒有自己好日子過,於是強行把張昭給抬了出來。

張昭的氣消點了,知道再這樣胡鬧,自己死了都沒有什麼,別連累孩子,於是也就就坡下驢,出來拜見孫權,握手言和。

不過張昭還是有點不高興,“不得已,然後朝會”嘛。

後來為此有人批判張昭不識趣,完全喪失了作為臣子的起碼準則,在他看來,孫權前來求和的時候你就應該出來了,弄得如此騎虎難下,對自己,對孫權,乃至對國家都不是好事。

一言以蔽之,在他看來,錯誤全在張昭那裡。

乍一看很有道理,其實全是屁話,這也是中國社會發展到後來,歷史看到後來越來越讓人感到悲哀的最大症結,遙想春秋戰國時代,君君臣臣的最初含義就是君主要做到君主該做的,臣子要做到臣子該做的,大家各盡其職,平等的,演變到後來,就成了一切圍著主子轉,一個個以兼濟天下為己任計程車大夫們都成了標準的奴才相,官場的潛規則,社會上的陳規陋習大概都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形成的吧。在主子或者說是權力面前,主人是不會錯的,錯得一定是臣子,使他們沒有盡到臣子的本分,所以,即使有那麼幾個罪己詔也是不疼不癢的官樣文章,說不定是哪位翰林院院士捉刀的呢,如果再把古今皇帝的及格率和罪己詔的卷宗數量對比一下,你就更加會為皇權思想的肆無忌憚感到無上的悲哀!

而且,這廝的看事情有點過於追究某一件事上,他沒有想想,孫權的脾氣固然暴躁,尤其是晚年的時候,但是玩的最過的一次就是這個了,物件還是張昭,張昭並非不知道好歹的人,怎麼就這麼不給領導面子?

說到底,這一切都是表象,觸發二人大PK的根本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