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幫小頭目們大大小小的都有著萬八千的下屬,分佈在孫策的面前——不要以為他父母很牛逼的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這是後來在江湖上混的綽號,這個自稱為德王的傢伙浪蕩江湖幾十年居然連本名都沒有了,只有一個外號流傳下來,在三國曆史上算是一個另類了,很有點武俠小說裡面的大俠風範,比如一劍飈血什麼的。
吳景有些擔心,畢竟孫策這一路打過來有點疲倦了,而嚴*的實力不容小覷,不可大意 。
孫策有點嗤之以鼻,這麼多仗打過來,其實統統都是紙老虎,劉繇怎麼樣?王朗又怎麼樣?資歷不可謂不老,打起仗來連二把刀都不是,看來偶來這裡來對了啊,小霸王的根基打定了,趁著曹操和袁紹的魔掌還沒有伸到這裡來,趕緊忙活著吧。
所以,按照之前的經驗,和七零八落的分佈在自己面前的這個“紙老虎”,孫策輕聲一笑:嚴*之流根本就沒有什麼雄心大志,只不過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為了一口飯吃而已,烏合之眾最好對付了。
於是,孫策毫不在意的繼續揮軍進駐會稽,向嚴*部發動了進攻。
嚴*果然沒有什麼出息,見到孫策大軍壓境,一方面玩堅壁清野,向笮融學習,當王八,堅決不出戰,一方面又提出求和,請求開啟談判。
雖說鄙視嚴*,但是孫策也知道,嚴*不是真心和自己聯盟,再說了,臥榻豈容他人鼾睡?整個江東都是我孫策的,憑什麼和你聯盟啊。
不過,能夠儘量乾脆的解決那是最好的了,於是就假惺惺的同意了雙方進行談判。
嚴*挺高興,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就讓自己的心腹——弟弟嚴輿親自出馬。
這一回就是孫策有點無恥了,很有他老爸孫堅當年的風範,議和是嚴*提出來的不假,你孫策可以不答應,但是既然答應了就應該拿點誠意出來吧?再退一步,就算你不同意條件,堅決開戰也是可以的,只是別忘記這一條潛規則啊,那就是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啊,嚴輿是嚴*的弟弟+左右手不假,但是也是使臣 啊,孫策眉頭都不皺一下,直接把嚴輿給剁了。
斬殺嚴輿之後,孫策馬上發動了對嚴*的進攻,由於嚴輿這個人武藝方面比較出眾,很有威信,他的死亡非但沒有激起同仇敵愾計程車氣來,反而是軍心大亂,戰鬥力大大下滑,被孫策輕鬆搞定——果然是烏合之眾啊,嚴*還真是治軍無方,只會當一個拿著西瓜刀的黑社會老大。
現在,真正的老大孫策來了,嚴*只好讓位了,倉皇的逃竄到了餘杭去避避風頭,苟延殘喘。
雖然孫策之前對待嚴輿有點齷齪,不過那也只是權宜之計,畢竟吳景的分析還是有道理的,的確是打到這個地步有點後繼乏力的,兵員的補充雖然跟的上,但是質量也是有點下滑了,而且幾次戰役都體現出來就是孫策的部隊單兵作戰和野戰能力很出色,尤其是善於長途奔襲,但是攻堅能力薄弱,笮融和王朗都是在頑固死守上吃虧不多,好在這幫人作戰經驗不夠豐富,身邊也沒有一個擅長出謀劃策的人,所以,孫策都是聲東擊西,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雖是現出了自己的機智,但是多少都有點僥倖,至少這些招數在曹操,甚至在劉備那裡都有點不太好使。
所以,當嚴*也玩起防守反擊之後,孫策也許真的有點吃不消了,正好嚴輿前來送死,所以,就來個順水推舟,厚黑學,不只是劉備會玩的,孫堅那裡有遺傳基因的,孫策自然是信手拈來。
現在,問題都解決了,孫策也是英雄氣概多了一些,有個叫做許昭的人,成了俘虜,這個人是嚴*的死黨,程普等人勸孫策斬草除根,但是孫策很豪爽,大手一揮:這個人,對曾經的君主和老朋友都很夠意思,是個人物,不要難為他,於是就把他給放掉了。
事實上,當初幹掉嚴輿也是因為嚴輿的表現有點英雄氣短,為孫策的武力所震懾,很不像個爺們,孫策不喜歡這種窩囊廢,所以,“以手戟投之,立死”,可見,大家都是佩服好漢的。
擺平了嚴*之後,孫策面前的幾塊絆腳石都給搬掉了,幾乎所有的江東版圖都納入了他的勢力範圍,只是剩下一些邊邊角角還沒有打掃乾淨。
三大戰役——劉繇、王朗、嚴*紛紛被斬落馬下,在清除垃圾和暗瘡之前,按照老規矩,當然是先大肆封賞有功之臣了。 。 想看書來
15—10:孫策的升級考試(1)
忙裡忙活的滅掉了不少人,孫策在江東的位置基本上是穩定了,所以開始給自己的心腹安排工作,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孫策把目前的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