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邊章、韓遂的戰鬥,應該是私交不錯了,感情和實力的相對照,促使了陶謙加入了抗擊袁紹的陣營。
由此一段噩夢就開始了,誰都沒有想到公孫瓚輸得這麼突然,劉備又是完全指不上,而這邊的陶謙又在曹操身上吃了不少虧。
第一次的陶謙—曹操的對決,陶謙輸得那叫一個慘啊,初平四年,曹操發動了對陶謙的戰爭,拿下了徐州地界十幾座城池,在核心地帶彭城與陶謙的主力軍隊展開了對決,引以為豪的丹陽兵碰上了更狠的角色,傷亡萬人以上,“泗水為之不流”,屍體已經把河道給堵上了,幸虧曹操的糧草不夠,撤了軍隊,這才逃過一劫。
而第二次發生在興平元年的戰爭,則是多了一個因素:曹操父親的死亡。
究竟是陶謙真的幹了還是曹操有意拿這個作為發動戰爭的藉口呢?不管怎麼樣,第一次的失敗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讓陶謙在面對這次戰爭的時候處境更加不利了,這就是自身聯盟的裂變。
08—04:微妙的“戰友”關係
第一次對決失敗以後,陶謙的尷尬原因有2個,一是對手不僅沒有消亡,反而實力空前增長,袁紹真正的掌握了冀州,曹操也在和自己的戰爭中嚐到了甜頭,開始虎視眈眈起來,公孫瓚呢?消沉的跑到了幽州當起來縮頭烏龜,劉備?以前是個添頭,現在還是一個添頭。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更加噁心了,那就是內部的所謂“聯盟”也開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