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很有智略,英武之餘不乏冷靜,但是,張遼已經被拉出去獨當一面,甚至在逍遙津威風八面,而張郃,還在給曹操的親族將領當副手,或者是給曹操本人當先鋒。
不過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夏侯淵如果真要這樣冷靜的話也就不會是夏侯淵了,也就不用曹操那麼擔心了,這些都是後話,在遭遇劉備之前,一直很順利,顯得有點“福將”感覺的張郃卻要在另一個張姓敵軍將領那裡吃上一次難得的敗仗了。
這個對手就是張飛。
30—03:妙才,死於非命(3)
張飛一直有點“冤枉”,這個冤枉,主要是由於那些以羅貫中為代表的說書藝人造成的,傳統的印象中一直是把他看做李逵式的人物,或者反過來把李逵看作是張飛式的人物,就連影視劇中的人物造型都是有些相似,拉碴的絡腮鬍子,動不動就瞪眼睛,為了大佬(劉備和宋江)可以和任何人拼命。
尤其是打仗的風格上,張飛給人的印象更是有點像李逵,揮舞著各自的武器,帶著多少不等的小弟不要命似的往上衝。
小說中和電視劇中的諸葛亮也很不給面子,總是當眾“表揚”張飛:翼德同志也會用計了啊,真乃主公之幸事啊。
其實,人家張飛一直挺會用計的,至少例子比關羽要多一些,在擊敗於禁之前,關羽的歷史上還沒有鐫刻下一個名將的影子——除了那個只有匹夫之勇的顏良,而張飛,不禁“義釋嚴顏”,還讓張郃吃了一些苦頭。
那是在曹操回師,讓夏侯淵和張郃留守漢中的時候,和敵軍對峙,就算不打的你死我活的話也不能閒著啊,總要搞一些軍事摩擦的,放在帝國時代這樣的遊戲中比喻也許更直觀一些,就像在敵人剛剛生產發展的時候,仗著自己發展的比較快比較早,資源比較多,於是就生產出一些士兵前去騷擾,能有收穫是最好的,最起碼也可以耽擱一下敵人的發展吧?
曹操雖然暫時沒有拿下四川的打算,可是,也不會就這麼好心,讓劉備在益州安心搞建設,羽翼豐滿了再費勁巴拉的打下了,都說了,曹操回去有事,所以,在這段時間裡,劉備的主要任務是抓緊時間生產,積蓄力量,而夏侯淵和張郃的主要任務就是下鄉掃蕩,阻撓劉備的經濟建設。
按照曹操的指示,夏侯淵坐鎮後方,派遣張郃率領一支萬人左右的精銳部隊南下巴西,準備抓一些農民過來遷徙到漢中去,既可以減少一下劉備的勞動力又可以增加一下漢中的人口。
沒有辦法啊,三國年代由於戰亂頻繁,天災不斷,所以人口銳減,還有許多人為了不繳納苛捐雜稅,紛紛藏匿人口,就算是鼓勵生育,超生一個獎勵大米饅頭等口糧若干也不好使,畢竟等到一個勞動力成型需要個十幾年時間,因此,從敵人那裡打劫老百姓應該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像許多大俱樂部懶得發展青訓,仗著自己兜裡有幾個臭錢就大張旗鼓的從別人那裡直接買一樣,顯得無比臭屁。
張郃一開始的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沒有一個強勁的對手,所以,弄了不少活口回去。
由於太順利了,張郃也失去了起碼的冷靜,尋求擴大戰果,說不定拿下巴西也說不定呢?於是,戰線逐漸拉大,多頭並進,分別在矇頭、蕩石等地活動,這樣一來,兵力有點分散了。
而劉備呢?不會就這麼被蹂躪的,早就悄悄的佈置下去,也看張郃露出了破綻,立刻讓張飛率領糾集好的10000精兵發動反擊。
張飛的兵力和張郃大抵相當,但是,由於張郃多線作戰,所以,區域性戰場上張飛就有了優勢,而且,人家智勇雙全,也沒有和張郃硬碰硬,而是繞進山道在張郃的後方發動進攻,由於張郃的部隊多在山地間作戰(沒有辦法,這是巴西的地理環境所致),道路過於狹窄和崎嶇,根本就不利於大兵團的展開作戰,後方被攻擊,前面的部隊根本就無法回援,而且張飛的出現過於突然,結果被各個擊破,損失慘重,無奈之下,張郃只好放棄馬緣山,血戰突圍。
等到張郃跑出來的時候,大部隊已經可以說是全軍覆沒了,死的死,降的降,只有十幾個兄弟跟著跑了回來。
這一次算得上敗得比較悽慘了,但是曹操沒有因此重罰張郃,反而拜跑回南鄭的張郃為蕩寇將軍,繼續給夏侯淵打下手。
對於張郃來說沒有什麼損失,但是,夏侯淵卻是沒有足夠的力量發動對劉備的騷擾戰了,沒有辦法,劉備進入益州之後,巴西軍分割槽的司令是張飛,這個人不好對付啊,而這裡,又是南下騷擾的唯一捷徑,從此之後,劉備就可以安心的大搞經濟建設,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