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也要有個限度吧?像黃權,就是一個好同志嘛,要臉,要不你就像法正這樣的,早點過來,也算是坐在一個戰車上,生死與共。
除此之外,劉備,或者說大部分人佩服的都是張任這樣的,許靖的行為,只有被人鄙視,看不起。
所以,他壓根就不想用這個垃圾,更別說讓他進入內閣,兼任四大長老之一了。
不過,法正卻是極力的推薦許靖,沒有錯,這一行為的確是很大的汙點,而且,許靖的本事也不太適合跟著法正運籌帷幄以及像諸葛亮那樣做一個稱職的後勤部長,實際上,許靖的行政能力也不太高,不過,法正看中的不是這些,而是許靖的資歷和名望,把這個喜歡寫人物傳記的傢伙往顯位上一放,夠吸引人的了,既可以表明劉備對人才的渴望,也可以透過許靖,來拉攏士族的信心,這就好比那位燕昭王給一個大垃圾郭槐高官厚祿,從而吸引來真正的千里馬樂毅等人一樣,在法正看來,許靖的作用和這個差不多,所以,不能放棄。
劉備目前正處於對法正言聽計從的階段,想想也對,所以,就批准了這個方案,不計前嫌,冊封他為左將軍長史,後來,更是拜為太傅、司徒,等,當然了,都是虛職,級別挺高,可是沒有太多的實權,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還不如一個看門大爺。
不過這也是皆大歡喜,許靖混了這麼多年,也疲倦了,樂得被人當槍使還不用太費力,真正的享受起生活來,就是種花養鳥,寫寫機關報的評論,特約一下人物傳記的約稿,耍耍筆桿子,然後就是樂此不疲的提拔新人而已。
這種好好先生,當然不會得罪人了,從諸葛亮開始,都和他保持了良好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以鄙視許靖的那種做派,可以嘲笑一下許靖掛著虛名無所事事,沒有幹什麼實事,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在劉備政府中確實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
好了,這就是四大金剛的第三位,如果說第一金剛法正主攻,第二金剛諸葛亮主守,第三金剛許靖務虛,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第四位金剛吧,巧了,法正和諸葛亮形成對比,這位也和許靖形成了對比——低調、務實,腳踏實地的幹活。
這就是老牌官吏董和。
26—09:將三大幫派重組(9)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的先人是巴郡江州人,後來跑了出來,到了董和的時候,又率領宗族遷到了益州境內。
人挪活嘛。
董和到了益州之後很是得到信任,歷任江原長、成都令等職,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執政風格。
當時,由於遠離戰亂,所以,益州的國民生產總值保持在一個很不錯的水準上,而且人均水平也蠻高,飽暖思*啊,很多有錢人物質生活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設卻是沒有跟上,閒著沒有事就愛比誰有錢,什麼紅白之事啊,同學聚會啊,都是不惜傾家蕩產,也要把門面給撐起來,結果攀比驕奢的作風培養起來了。
董和很討厭這種做派,礙於並沒有違法,所以也不好太直接,於是,就以身作則,發揚艱苦樸素的作風,帶頭穿乞丐服,粗茶淡飯,杜絕走後門和潛規則,就差上街要飯去了,還制定了種種的規章制度打擊富豪們的傷風敗俗行為。
時間一長,就把這種*風氣扭轉了一下,當地的老百姓們還是比較喜歡的,畢竟,他們比不起,寧願生活簡單一些。
可是,那些有錢人就不爽了,覺得自己最大的愛好被人扼殺了,可是,董和又是一個軟硬不吃的人,想腐化他沒有機會,想恐嚇他,人家又不害怕,更重要的是抓不住小辮子,我們的董和沒有什麼生活作風問題,所以,思來想去,只好走上層路線,懇求劉璋把董和給和諧掉,雖然殺掉他和免職是沒有藉口的,但是調走沒有問題吧?
劉璋的政權不是民選政府,而是金錢政治,所以,就必須考慮這些大款的意見,哪怕是錯的,於是,就把董和調走,做了巴東屬國都尉,據說走的那一天,不少老百姓前去相送挽留。
當官如此,夫復何求?有再多的大款放鞭炮慶祝,董和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劉璋呢,也不是傻子,這一切都看在心裡,他也不想把董和就這麼廢黜掉,之前那麼做就是為了避下風頭,也算是一種保護吧,過了兩年,就按照正常程式,因為出色的工作表現而升遷董和為益州太守。
新官上任的董和還是像以前那樣艱苦樸素,很有操守,而且在處理和少數民族事務中也是做到了很有誠信,推心置腹的交往,絕對不會坑蒙拐騙,時間一長,不僅保持了在益州漢族人群體中的崇高威望,還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