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備從來沒有想和張魯打仗,至少是在拿下益州之前沒有這個念頭,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他是不會做的,所以,只是在這裡,收買人心,到處學雷鋒做好事,讓大家看到自己光輝的一面。
劉備在拖延,在尋求一個機會,一個讓劉璋做惡人的機會,後發制人,才可以彰顯自己的仁義,雖然很難,讓劉璋這樣的蔫吧人發狠很難(也只有張魯做到了而已),可是,這個機會還是被劉備給等到了。
不過,那已經是建安十七年的事情了,而且還要靠自己的老朋友孫權的幫忙,當然了,少不了張松的一腔熱血。
25—10:偽裝破裂,死鬥(2)
建安十七年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前面已經說過了的曹操發動了對孫權的戰爭。
這又是一個機會。
從來沒有把孫權的安危當作是自己的安危的劉備,這個時候突然變得積極起來了,主動和劉璋伸手要錢要人。
理由也是舉得很充分:
首先,是曹操要攻打孫權,孫權有危險,而自己和孫權是唇齒相依的關係(我靠,你也知道我們是盟友啊,如果孫權知道劉備在拿和自己的這個關係當幌子一定會破口大罵的),孫權完蛋了,自己的老巢也就沒有了,所以,一定要回去相助,哪怕是孫權沒有和自己求救,自己也要恬不知恥的回去支援,正所謂人至賤則無敵嘛;
其次,自己的處境也不怎麼樣,也有危險,因為就在曹操親率主力攻打孫權的時候,另一猛將樂進正在青泥一帶和關羽搞軍事對峙,什麼境況也不好說,總之,不光是孫權,自己後院起火了,所以,必須要回撤一下;
最後,就是有關張魯的問題,您一定是擔心如果我走了張魯怎麼辦,會不會有什麼小動作吧?沒有關係的,在這裡我劉備為你劉璋打個保票,那就是——這廝乃是一個守城之賊,成不了什麼氣候,我擺平家裡那點破事自然會回來接著搞他的。
綜合以上三點,劉備這才要劉璋放心,允許自己回師荊州,不過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再撥給自己10000人以及相匹配的給養軍資,用來和曹操對抗,算是友情贊助也好,算是給我這段時間的“辛苦”費用也好,總之,您是要支援我一下的。
劉備的這個要求未免有點無恥了,畢竟,打孫權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和我劉璋有什麼關係,再說了,我不是已經撥給了你10000士兵和相關的物資了嗎?那是讓你和張魯打仗用的,你沒有用,自己攢起來也就算了,怎麼又厚著臉皮和我要啊?
打一個比方吧,這相當於一個大公司高薪聘請一個人給他做兼職,兼職的條件已經給的很優厚了,可是,這位兼職人員居然要騰出時間來做自己的私事,你做就做吧,你是兼職嘛,沒有人說你什麼。可是,這個兼職在自己的兼職工作上偷工減料,還理直氣壯的和僱主索要幹自己私活的那份錢,這可就有點過分了吧?
不過,劉備就是要過分一些,很簡單,他需要一個和劉璋開戰的藉口,前提就是激怒劉璋,正常的需求是不會刺激他的,而只有過分的才可以,額外的開支,就是一個很好的激怒劉璋的因子,而且,還可以把劉備的負面形象降低到最低點,這就比龐統的那個急火攻心的藥引子好多了,因為它平衡。
劉璋果然變得很不爽了,雖然還是勉強的同意了資助劉備,不過10000人變成了4000人,相應的,物資也減半處理。
這種事只有劉璋幹得出來,平庸的人不想和劉備撕破臉,也不想由著他的性子來,所以是一個折中處理方式。
這樣來說,對劉備來說,有點難辦了,因為劉璋還做的不夠過分,這也意味著劉備發動武裝叛變的理由也不夠充分。
就在這個時候,機會來了,就是我們偉大的臥底,張松先生,當他得知劉備在運作返回荊州的策劃,有點著急了,很明顯,這一點上,劉備出於某種目的並沒有和張松溝通,也有可能是張松和他距離太遠,來不及溝通,所以,心急火燎的張松主動給了劉備還有法正寫信,勸阻他們不要這麼幹,說什麼現在正是成大事的關鍵時期,怎麼可以就這麼走了呢?
張松不希望劉備走,因為那意味著自己的夢想遙遙無期,不過他也太著急了,為什麼著急呢?因為自己回到成都,可是法正還在劉備那裡,這意味著到時候一旦事成,自己的第一功臣位置就保不住了,要知道,自己才是最先發起的,所以,必須抓住一切機會表現自己的積極性。
這就和龐統一樣,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言多必失,那位胞兄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