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的策略解決了劉備向上發展的瓶頸,一個他劉備,甚至是諸葛亮本人也沒有找到破解方法的瓶頸。
但是龐統找到了,不破不立。
所以,劉備全盤接受了龐統的計劃,包括對自己幾大基本國策的全盤修正,這就是如何拿下四川。
如果龐統死的不是太早的話,那麼也許蜀漢敗亡的不會是那麼早,而諸葛亮能否佔據高位還不好說。
這就是歷史,已經發生了,而龐統的早逝,劉備也要負上一定責任的,如果他沒有一點猶豫的話,龐統也許就不會死了。
龐統死,他痛哭流涕,如此才俊沒有成為一顆璀璨的明星,反而成了一顆轉瞬即逝的流星,豈能不痛心呢?死後優待龐統的後人,還給他找了一塊風水寶地,可以看作是對他的一分愧疚吧。
所幸,又出現了一個法正,劉備喜歡法正,因為在法正身上有著龐統的影子,他在一定的程度上繼承了龐統的使命,雖然無法完全代替;
而不幸的是,法正同樣英年早逝。
所以,陳壽列傳記,把龐統和法正放在一起不是沒有原因的,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都死得早而已。
好了,在講述這些事情之前,先看看龐統是如何讓劉備突破瓶頸的吧,一個諸葛亮沒有(或者說不敢)解決的問題。
24—15:道不同,不相謀(4)
龐統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其實還是劉備主動提出來的。
話題要從龐統講述�